记愤怒
我能想到的关于对愤怒的反应,一个是破口大骂,一个是摔东西。这些画面我都曾见到过,但对我自己,应该是不曾发生过这些事情的。我曾经以为自己会一直心平气和的如一个老好人般不争不抢,与谁都会和和气气的生活工作。但从我采取的行动分析,发现并不是我不会生气、愤怒,而是我愤怒时的表现与别人不一样罢了。
我更多的会忍受、逃避或者沉默以对,或者责怪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好?
我能想到的最初的情况是取外号。已经不知道这个外号是什么时候开始起的,但我知道是我的发小邻居,也许最开始只是一次玩笑,叫了一声八戒,之后这个外号就随我度过了初中高中。
最开始我以为被叫这个外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就算很多人这么叫我,虽然我不承认,但我也不曾阻止,不曾表示过自己不喜欢,所以这外号就一直陪着我走过了初中高中。
因为这个外号最初的起因只是玩笑,还有我自己也不曾反对之后,其他同学就会或善意或无意的跟随着这么叫了起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外号。当我讨厌这个外号时,已经阻止不了了。
在初中升高中时我是有过期盼,在新班级中是没有以前的初中同学的,这样就没有谁会知道我的外号了,但很可惜,还是有一个老同学和我分到了一同一个高中班级。而我又一次没有阻止这个外号的流传,甚至有段时间还说服自己,觉得这个这外号挺好的。看,这么多人因为这个外号认识你了呢,但内心深处的声音,也许不是这样的。
在复读时,我没有考虑就在隆回复读,而是跑去了邵东,虽然是处在当时复读学校最差的班级里,但我也没有想过要脱离班级,去有我认识的同学的班上,虽然我知道光开不会这么叫我,但其他人会。也许那时有觉得就算是最差的班级也挺好,那也是一个没有人知道我外号的地方。
进入大学后,虽然知道有两个以前的高中同学,也在同一所大学里,但大学期间,我也一直没有联系过他们,除非偶然相遇。
现在一想,大学时的感觉真不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的称呼都变成了某某哥某哥哥,不管年龄大小,其他人都是我哥,在那时的感觉就很好。
当时有播出新版的电视剧《水浒传》,那里面也是见面就称哥哥。当时就觉得很有即视感,原来见面就称“哥哥”,已经流传这么多年了嘛。
有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们会给他人取外号?却不愿意叫一声哥姐呢?初中时期与大学时期到底是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在称呼上做出不同选择呢?(很想实验一下,要是让初中同班同学只能互相称呼哥姐,会不会有好的影响呢)明明很多事情都是一声哥哥姐姐就能解决掉的呀。
因为大学期间其实已经没有人知道的那个外号了,工作时也是选择没有人认识的地方,我与以前的同学也不联系,除非我回家时,碰到以前的初中同学,才会有偶尔听到。
这么多年过去,若是再有听到以前的同学叫出“八戒”,这次我的选择应该会是“某某哥,八戒已经是过去啦,我不喜欢,以后,你可以叫我伟健同学”。
我也没想到这个外号的影响竟然如此深远的,从其他方面影响着行为。
大学同学的婚礼我基本都是参加的,到不了也会随份子钱,初中高中同学的婚礼却很少参加了。有一方面原因是时间的间隔得越来越远,感情就淡了,但有可能也有一方面原因,就在当年叫过的那个外号上面了吧,虽然我心里说自己是不在乎的,但也许内心深处的我,已经记住了呢,原来我也很小肚鸡肠的嘛。
很多时候我都只会对我自己生气,像取外号这件事情上,我会觉得我自己没有做好,没有站出来反对,没有表示自己不喜欢,于是默认了他的流传,这件事上终究也有我自己没做好的地方,自责型人格严重呀。
紫月剑舞-宁伟健
20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