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剁手了么

2017-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PhoebeBuffay

京东618刚刚过去,在我印象中,这是双十一之外最大的“购物节”了吧。

我买了两单书,一些衣服,还有少量日用品。总花费不到500元,抑制了自己的冲动消费。

本来想买一个单反玩一玩的,本人对电子产品兴趣比较大。但想到收入毕竟有限(俗称穷),每年至多用两次,花几千到一万买下来实在不划算。实在想用可以去租,一次几百块,长一点时间将近一千,挺好。要知道,一万块钱拿去投资,每年的利息至少也有几百块了。

很多人的生活富裕了。告别了吃不饱的年代后,就开始追求生活品质。“消费主义”的浪潮袭来,让我们变成了物质的奴隶。

网络越来越发达,有钱人用什么,我们都看得见。看得见就想着自己也要来一个,有钱的买同款,没什么钱的买同类型产品或者山寨版。

现在贫富差距虽然在拉大,但是普通人和有钱人的生活质量似乎越来越小了。有钱人用得起iPhone的高配,普通人至多两三个月的工资也能买得起,大不了分期付款。所有现代化的生活,都和我们如此亲近。

在我看来,名车、名表、名包,普通人买不起就算了吧。省下半年或者十年八年的钱,换来所谓“面子”,实在不值得,大大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

说到生活品质,宜家、无印良品(这个似乎更贵一些)这样的店是代表。它们追求设计和实用性,去除冗余,用简单的造型和时尚的外表征服了大众。这些都是好的产品。但是,买之前不思考自己的需求,一时头脑发热,相信商家的宣传,就得不偿失了。

比如,买了二三百元一本的手账本,却没有写下几个字;买了几千块钱的料理机,用了几次嫌麻烦闲置了;买了跑步机,跑了没几天用来晾衣服……

有些时候,同样的产品,我们多花一些钱,的确能换来生活品质的大幅提升。比如,去年我买的戴尔XPS13那款十分轻薄的笔记本电脑,比普通的电脑大致贵了两三千块钱。但是持久的续航和轻便的身形让我随时携带,特别方便,大大提升了效率。这个时候,已经不能用纯粹的“性价比”来衡量了,毕竟,它和普通电脑的性能区别不大。

看着购物网站原价划掉,写着现价多少,还有几小时结束的时候,是不是很有冲动点下购买的按钮。这时候,我是靠什么让自己冷静的呢。我会看这件物品是不是早就想买的,比如,如果加入了购物车半个月以上,说明早就有了购买的欲望。如果是偶尔看到的商品,我就会十分小心。

买书也是,看上但是觉得还要考虑一下的书,有时我先加入购物车,找机会再行定夺。

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平时少逛购物网站,是节省时间、抑制冲动消费的好方法。但是,这样做又有一个弊端,就是有些东西是我们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乔布斯乔老爷子不是也说过类似的话么。顾客在有苹果手机之前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一台苹果手机的。这该怎么办,或者说,如何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

和找书一样,现在好像很少有人在书店直接选书吧,除非是实在没有目标的。很多人买书是根据别人的推荐或者各个媒体的推荐,然后到店直接下单。日常消费也是这样,从其他途径获取的信息远比在店里获取的要多,而且排除了商家的推销因素。

又有人担心了,网络时代,通过自我选择和大数据“帮”我们选择,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信息,长此以往,就变成了套子里的人。

所以,有时漫无目的地地逛一逛也是很有必要的。

微信公众号:莫妮卡的书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