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哲思想法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020-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也是红楼梦中人

前段时间,小朋友在学校学习了课文《送东阳马生序》,课后,老师要求背诵默写。她偷懒,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被老师批评。晚间回来,我和她在桌前对面坐,看着她逐段背默,然后又顺便给她讲解了文章的前两段。

回忆早岁求学生涯,备极艰辛,宋濂怎能无动于衷,他不无感慨地说道:“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文中他的谦恭求学之态,颇让人动容。

比起宋濂,今人学习的途径实在是太多了,方法也更为便捷。只要有台电子网络设备,即使足不出户,也能获得海量的学习资源,使得随时随地亲近硕师大儒成为可能,哪里还会像宋濂当年那样惶恐备至、俯身倾耳呢?反而,今天稀缺的是像宋濂那样求知若渴的精神吧。所以,归根到底,一个人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意志,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其实并无太大关系。

说起网络学习,我近期倒是在B站跟踪学习了三门课程,其中一门是《资治通鉴》,一直都想着通读这部书,鉴于种种原因,多年未能实现,这下,有了硕师的指引,一年左右,愿望就应该能够达成。

每天清晨,照顾小朋友吃完早餐(顺便叮嘱她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也不知道她何时才能真正把我的话听进去),稍事收拾一下,我就进入书房,关门,坐下,再把手机关掉。碎片化的时代里,时时在线着实让人焦虑,也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

通常上午的整段时间用来在网上听课学习。我把课程的播放倍率调至1.5,遇到有感触的地方,按下暂停,在笔记本上做出标注,待到课后再找来相关的文本素材,研读或思考,形成文字,循序向前。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实在太美好啊!

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南京大学的高小方老先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年逾古稀的他,朴素而谦和,低调而内敛,循循善诱,渊渊莫测,而又绝不自矜,先生之风,让人向往。课堂上,他称呼他的学生为“朋友们”,且用敬词“您”字,这是一种怎样谦逊的修为?与许多所谓的学术明星相比,他的教学并不追求剧场效应,讲台上的他,真诚而朴实,严谨而细致,聆其教诲,我如沐春风。

愈发觉得,只有这样的学者才配为高校教师,站在那儿,即使身着朴素的衣装,依然由内而外散发出温润的光芒,就像《红楼梦》中香菱曾经写过的一句诗那样“精华欲掩料应难”,那种巨大的人格魅力,情不自禁地吸引着向学之人去亲近他,听其言而信其道,这就是师者的力量。而同样身为高校教师的我,距离这个标准还太远,太远,所以,除了更加努力地学习思考,平庸的我,还有什么别的路可走呢?

不用上课的日子里,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我一般不出门,整日待在家中,只有晚间,才会下楼在小区里走一走。我愈发觉得,读书,应该是高校教师的使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板凳坐得十年冷,让学问的积累,与日俱增,而非成名心切,不是吗?实际上,我经常陷入沮丧的情绪之中,觉得自己书没读好,文章也没做好,更无什么真知灼见。如果这样,还到处宣讲应酬,哪还有时间去静心读书和思考呢?倘若如此,只怕是自己都会瞧不起自己。

当然,读书也是与自我相处的一种方式。孤独是生命永恒的状态,排遣孤独的方式有很多,而读书只是其中的一种,于我而言,它是能让心灵安静和愉悦的一种方式罢了。

小朋友经常问我,整日待在书房中,不会感到枯燥寂寞吗?怎么会呢。其实,即使出去,太阳底下又能有多少新鲜有趣的人或事,反而在一室之内,书页之中,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就可以窥见那些伟大的生命,那些有趣的心灵,隔着遥远的时光,抖落历史的浮尘,它们依然鲜活动人。他们予我慰藉,促我思考,催我奋进,时时刻刻,对我进行心灵的感召,我深知,在自我修行的道路上,前途漫漫,浅薄鄙陋的我,没有止步不前的理由。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像他们那样,谦卑而低调地活着,读着,在并不完美的人生中探寻生命的价值和美好,每一天与每一天何其相似,每一天与每一天又何其不同,进而成就自我,成就他人,这种境界,确实让人神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