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看社会——通过环保监测点看领导班子决策水平

2017-08-08  本文已影响55人  glgglg

一、事件起因及原因分析

    8月7日上午,街道领导班子碰头会上主任通报了关于环境监测点污染指数,一把手上周五被区领导约谈事宜,主任在班子会上分析了污染指数高的原因:一是领导不重视,二是环保监测点安装位置选择不合理,三是学习不够等。会上也研究了解决办法,一是邀请环保局培训,二是重新选择安放地点,三是让城管科与厂家联系,在辖区多加装几个监测设备。

以上解决问题的思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指数的问题,只是心存侥幸,寄希望于环境,心里还是没有底数的,分析其原因:

1、对街道的职能和职责认识不清;

2、对街道在环保监测这项工作的认识和应担负的职责不清;

3、如何解决环境监测污染指数高的思路不清;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原因呢?

1、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少担当;

2、思维模式没有转变,大部分人的工作还是做给领导看,没有真正从做给领导看向干给群众看转变。工作目标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满足不出问题,如何让领导满意。看着我们的干部在天天忙,真正用心干事的人少之又少。

3、缺少工匠意识,没有站在社会管理的高度去分析如何解决问题,社会管理工作也需要艺术。

那如何解决环境指数偏高的问题呢?降低污染指数确实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如果顺着如何降低污染指数这种思路去部属工作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环境指数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汽车尾气、露天烧烤、露天垃圾、等等。环境质量的改善也不是街道一家能解决的。但目前的管理体制又要求街道负总责,那如何化解工作矛盾呢?

二、解决思路

降低污染指数肯定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但我们不能靠天侥幸的过日子,如果污染指数下不来或有变化,那就需要我们做好履职工作,作为街道应该重点抓好履职工作。

(一)明确街道的职责,做好统筹协调和规划。

这是大部分干部认识不清的,在抓环保工作各级有各级的职责,谁也替代不了谁,一把手有一把手的职责,分管领导和部门替代不了。要做到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统筹协调才能做好。很多干部总认为职能部门不作为,全部工作都压到街乡,街乡只能组织联合执法,街道在前面指挥,职能部门跟着转。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街道没有找准自己位置、立好规矩、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北京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第四章明确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职权即

“第十三条 向辖区内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布置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的工作任务,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第十四条 统筹协调并监督检查公安、工商、税务、环卫、绿化、统计、房管等职能部门派出机构或专职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

“第十五条 领导、指挥地区城市管理监察分队的行政执法工作。”

“第十七条 组织辖区内单位和居民对区人民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或专职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和考核意见向区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对派出机构负责人或专职人员进行任免、调动、奖惩前,应当听取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针对环保监测工作,街道如何做到履职呢?

1、有规划:街道首先要根据上级部门的环保规划、方案等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街道环保工作规划、方案等思路,明确街道要完成的工作目标和标准,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

2、有统筹:成立领导和议事协调机构,根据环保监测的工作目标统筹相关部门资源、政策和资金,确保完成此项工作的各方保障工作

3、有协调:有协调机制和制度,确保发现的问题有部门和专人负责处理。

(二)提高对环保监测的认识和应当担负的职责

1、研究仪器性能和参数:要认真研究污染指数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只要找到影响指数高低的因素,才能有针对的查找污染源,找到污染源后才能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2、要理清街道的职责:在所有污染源台账中,要分析哪些是属于街道范围应该解决的、哪些是职能部门应该解决的。如果是街道范围内应该解决的,例如露天烧烤、餐饮排放等街道应监督职能部门解决,有困难的可以提出联合执法,联合执法也无法解决的报请上级协调解决;有些不是街道范围能够解决的,例如汽车尾气、火车、飞机等,提出整改建议报请上一级部门。

(三)理清工作思路

1、建立定期会商制:通过会商分析污染指数的原因,统一协调制定解决方案;

2、建立督查督办制:针对可能的污染源督促相关部门整改;

3、建立污染指数公开制:针对影响污染指数的所有相关污染源建立台账,定期发布,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以上是从如何做好街道履职方面谈谈如何做好街道环保监测工作,如果街道能深入细致的做好各项工作,即使污染指数高,作为街道领导也会坦然面对,因为问心无愧;如果不从街道履职方面做好环保监测工作,就像我们目前的工作,就只能靠天吃饭,侥幸生存,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2017年8月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