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哈里发时代6-奥斯曼被刺

2020-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焦恍


奥斯曼被刺

 经过了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和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公元644-656年在位)前后相继的二十年的大力征服和治理,新兴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已经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在奥斯曼的任内,完全征服了伊朗、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各部。

二十年几乎不停息地四处征伐,为阿拉伯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耀。但在攫取了无边无际的土地和无法量度的财富的同时,也带走了阿拉伯人最好的一代战士,他们曾经直接地聆听过先知穆罕默德的教诲和感召。在征服埃及的时候,他们的敌人,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埃及总督居鲁士派去和阿拉伯人谈判的一个使者,对他们做出了最为中肯的评价,他说:

  “我亲眼看到一群人,据他们中的每个人看来,宁愿死亡,不愿生存,宁愿显赫,不愿屈辱;在他们中的任何人看来,这个世界毫无吸引力。他们只坐在地上,他们只跪坐在两膝上吃饭。他们的长官,象他们的一分子。下级与上级无差别,奴隶与主人难分辨。到礼拜的时候,任何人不缺席,大家盥洗完毕后,都必恭必敬地做礼拜。”

现在,他们的年华消逝了,他们的精力衰退了,他们老了。

当对外开拓慢慢停息地时候,意料之中的内部权力争夺自然就开始了,尤其是面对着如此巨大诱惑的时候。在这个对阿拉伯人来说崭新的战场上,传统的战士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在重量级的牌手登场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的牌局。

还记得先前我们说的穆罕默德去世后当时阿拉伯人中的基本派系么?我们就接着这个局面来谈,先知后的前两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都属于“迁士”派,他们代表的是所谓“圣门弟子团”的整体利益,当然,那个时候的阿拉伯人整体上团结异常,说他们代表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利益应该也是实事求是的。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虽然也是当然的“圣门弟子”,但他继承哈里发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据说也正是主要凭借年龄的因素,这应该是阿拉伯部族传统的遗存,他才超越了在能力和势力上比他更强的阿里,也就是后来接替他的第四任哈里发,登上了最高权力的宝座。

奥斯曼出身于古莱氏部族的伍麦叶支族。他是一个虔诚的、善良的老人,但他优柔寡断,懦弱无能,不能抗拒他那些贪婪的亲戚们的挟制。许多重要的官职,都用伍麦叶人、哈里发的家族成员来充任。他本人也接受了不少各地长官或他们的党羽送给他的礼物,再加上一些不得人心的行政措施,导致全国的人都在非难和批评他。如果情况仅止于如此,应该说还在我们理解的范围内。因为虽然在古代社会,地方势力公开的批评和非议最高统治者是很罕见的行为,但特定情况下也还是有的,尤其对阿拉伯这样刚刚兴起的民族和当时权力运行的机制来说,这一切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接下来的一幕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实在不能按常理来理解,只能说,阿拉伯部分精英的政治思维能力离着成熟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尤其是后来的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他在此时此刻的行为恐怕也就同时决定了他日后的命运。

据记载,公元656年4月,阿里的随从,他们派遣了五百人到麦地那去,这些叛乱者把时年已经八十岁的哈里发奥斯曼围困在他的住宅里,他们闯入他的住宅;在他的朋友和第一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的儿子穆罕默德的带领下,闯入他的寝室,刺杀了他。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第三任哈里发就这样被自己人杀害了。谁能想象这样的结局呢?

合法的国家元首居然能用这样的办法进行“处理”,这在任何一个稍具文化传统的正常国家里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就算是不考虑什么传统,制度,如果开了这么一个先河,那以后怎么办?只能说,当时这个计划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绝对是所谓“活在当下”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以后的概念。这是连小说家也不敢杜撰的情节,因为太不合逻辑了,编出来都没人信,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在阿拉伯帝国的历史中出现了。恐怕只能说,那个时代的他们真的是不一样的“人”。

我们中国的谚语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想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现在看,作出这种行为的阿拉伯人基本上就像是疯子,根本不能以常理度之。但是,反过来想,也许只有这样的“疯子”,才能在20年的时间里横扫半个世界。同样也是这样的“疯子”,才能在整体上灰暗的中世纪里不知疲倦的学习,吸纳,创造,锻造出一个古典人类社会学术的最高峰。还是这样的“疯子”,可以极尽奢靡,过着酒池肉林,醉生梦死的生活,就仿佛真的没有明天一样。

你能说,这里面没有同样的东西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