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别人&被别人要求

2022-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前几天心血来潮,计划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跳绳,150个起步价。刚开始的三分钟热度还不错,第3天就坚持不了了,于是发动儿子让他提醒妈妈,不曾想这小家伙记性超好,天天在我耳朵边儿念叨“妈妈该跳绳”,一开始提醒我我赶紧说谢谢,立马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儿,拿起跳绳,一两百个还真不太难,没想到小家伙就跟“纪委”“小监工”一样,不知疲倦的提醒我,有时候刚吃过饭,不适合剧烈运动时,孩子提醒我;有时候已经洗刷完毕躺床上了,孩子又提醒我。难得小家伙规则意识如此强,我却推三阻四不想落实。

信誓旦旦要每天跳绳,到现在一个月还多了,即使有小家伙像纪委一样监督我,尚且不能每天落实,假如单凭我自己,恐怕落实、执行起来更难了。

于是想起《微习惯》这本书中说的,从最小的容易落实的小习惯开始。

微习惯策略和微习惯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就在于微步骤。这一步一定要小,非常小,和你的能力上限相比,一定要小到不可思议,小到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小到你面对它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小到无论你身体多么疲惫、情绪多么崩溃、生活多么忙碌,你都能完成它。简单到在任何情况下,你都无法拒绝它。

我订的150个跳绳的目标确实很微小,可我的问题出在拿起跳绳开始跳这个动作就还没来得及去落实。

看吧,开始才是最重要的。我的目标如此简单易行,可是我却折在没有开上。

我也再次印证了知易行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被要求方,被孩子要求跳绳,咋就这么难呢?

巧合的是,我想用我个人的力量带动习得两个孩子晨读这个好习惯。

我要求孩子们早晨起来先读几分钟书。

于是晨起写完我的作业(日更一文)后。拿本书煞有介事的在俩孩子床前大声读,一直读到他俩不好意思再赖床, 也像模像样的拿起书来读,不管读什么内容,只要读就OK。

前几天尚且不错,娘仨都能落实,小黑板上名字后边都可以打上对勾(这个小任务就交给二宝来执行,小家伙儿把打勾的“大权”握在手中蛮开心的)。同样的是还没执行三五天,女儿还好,尚能坚持(学校老师的要求她不敢偷工减料的),儿子就不行了,起床后,东倒倒、西歪歪,或者拿起玩具玩,就是不想读书……

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提出要求方,孩子是被要求的

于是就出现了要求别人时,觉得该事很容易达到,不要阴奉阳违,执行到底是底线,没得商量;

被别人要求做事时,就会降低标准,减少要求,甚至经常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敷衍了事、偷工减料。

到底是为什么呢?

从“要求别人”与“被别人要求”的PK中跳出来,就会发现,看似两难的窘境中,其实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潜伏于其中。

或者是因为“严于待人,宽于律己”,全然和“严于律己”背道而驰。

典型的双标嘛。对别人一套标准,对自己又一套标准。

明白了这些,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就应该扪心自问了,动辄要求孩子做到A、B、C…做不到的时候就横加指责。假如让成年人的我们去做的话,结果又能如何?甚至可以尝试一下——让父母和孩子角色互换,看看我们一向认为的“理所当然”的标准,一旦“反噬”到自己身上时,到底是个啥结果……

此时此刻,我真的进一步理解了《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深层内涵。

模范带头作用要远远强于言语方面的要求和指责。

要求别人去干啥时,没有心理负担,没有真正临在现场,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被别人要求时,不能干脆利落执行到底,除了惰性作祟之外,恐怕还有觉得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不自由使然吧。

自由才是做事的出发点,也是效率高的首要前提。

不管是要求别人还是被别人要求,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多多的自由,才能理想与现实双丰满。否则只会坠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沼泽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