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得一般的杨小米出书了,你羡慕吗?

遇见小mi的公众号创始人杨小米出书了,7月刚上架,当当上已经有300多条评论了,应该多半是她的粉丝购买的。
消息是在懂懂日记里看到的。
懂懂说,有位女读者给他发了几千字,意思是:杨小米写的很一般,不如她写的好,只是自己没有坚持写;又感叹了很多,例如杨小米还在上海买了房(总价300多万)等等。
关于杨小米的文章写得很一般这个话题,我和周围的朋友也谈到过。讲真,小米的文字没什么文采,读起来像初中生说话一样。
但是每篇文章都是她根据从生活和工作中的素材而写成,所以读来很真实,就像发生在你身边或者就是你本人身上一样。那么,这个时候,文采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文字传达的信息。
杨小米能出书,而且还是用的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书号,并不因为她写得怎样,而是因为她有很多粉丝,毕竟公众号50万的订阅读者呐。所以,我们不应该讨论杨小米的文笔,而应该探讨她是如何获得那么多粉丝的。
在杨小米早期的空间日志了,她提到自己2013年初到上海时,经过朋友介绍关注了懂懂,并且经常看懂懂的文章,坚持读完每一篇文章都留言,因为懂懂的读者很多,所以有不少人看到她并加她。
很快,就加满了。之后,当她收入提高到5000元时,她拿出1500元付费阅读懂懂的文章,并且开通了QQ会员,能够被更多好友添加了。这些人成为她后来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从0到1最难,但是杨小米在不知不觉中靠“抱大腿”就实现了,而且相对比较轻松——留言以及自己每周写两三篇。她早期的文章我基本全看了,底子确实不怎样。
有了种子用户,增长就比较容易了。杨小米擅长社交,经常外出参加活动,常抱着为他人服务的心态,结交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然后借助他们的力量让自己在圈子里活跃起来。这又是会借力。
杨小米最初是在简书起家的,那时候(2015年下半年)简书处于推广期,作者很缺,因此很受欢迎,再加上文章后面可以带公众号二维码,这样就有很多读者被引流到她的公众号了——每天都能涨几十个粉。
而她发布到简书上的文章不过是自己之前一年多积累的100多篇生活和职场随笔,同样是大白话,但却很受欢迎,因为简书的读者很多都是刚入职场的小白。所以,这是赶上了时机。
当她的文章开始在简书上小有名气后,就被邀请去做分享,有时候一场分享就能给她带去几千个粉丝,这就相当可观了。当初具规模后,又跟很多号进行互推,于是,杨小米的公众号就开始野蛮生长了。
以上,是我根据杨小米的文章梳理的她的影响力成长轨迹。每一步都走得很稳,踩得恰到好处。总结起来就是她很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她借了平台的东风。
再来说说她一直为圈内人看不上的文字水平,曾经我也这样想,但是后来想通了:她的读者要看的不是她的文采,而是她讲的故事——她自己的故事,真实。
不得不承认,她很善于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七大姑八大姨家、左邻右舍、同学校友、同事好友……
凡是能接近的,她都能从别人身上写出一个故事来。更难得的是,她敢写——咱们敢写吗?所以,她贡献了自己的隐私(也许她自己不认为),再把它们写成读起来毫不费力并且能满足读者偷窥欲的文字,得到一些关注也是很公平的。
至于她总结的时间管理、工作流程法等这些她自己很用心地实践过并出了成果的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对一些刚工作的人来说,很有价值。杨小米自己也坦言:我从不转发自己的文章到朋友圈,因为我的读者不是他们。
杨小米的故事挺丰富的,我觉得她能够从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只用7年的时间就实现如今的成绩非常厉害。
但她所用的方法,不过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只是我们没有她那么有行动力,没有她那么傻乎乎的自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她自大的原因。
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没来由的自信,才让她敢想、敢闯,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正如懂懂所说,上帝赐予每个人一个饭碗(天赋),就藏在你身上,但是需要你自己找到!
无戒写作90天训练营第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