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逻辑真的一无是处吗?
滑坡逻辑,更常见的一个称谓叫做“滑坡谬误”——这个表述就基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于这种思维模式的态度。在百度百科上对它有如下的描述: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是一种逻辑谬论,即不合理地使用连串的因果关系,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以达到某种意欲之结论。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滑坡逻辑是一种为了满足自己的论证而强加因果的目的论。常见的一种滑坡逻辑推论过程如下:
反对同性恋!如果两个男人都能结婚,那么兄妹之间、人兽之间甚至人物之间就都能结婚!难道您赞成乱伦和人兽恋吗?!(对于这个推论我就不反驳了,有兴趣的可以参阅《技术与观念与伦理与权利》和《不认同意味着反对甚至歧视吗》)
由此可见滑坡逻辑的论证模式是:如果A1那么A2,如果A2那么A3,…,如果An-1那么An;因此,如果A1那么An。这个论证模式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滑坡谬误。第一,必须要有一连串“如果…那么…”(逻辑学中称为条件句)相连,其中至少两个条件句作为前提,一个条件句作为结论。第二,前提中的每个“如果…那么…”直观上都应是可接受的,如果有的“如果…那么…”明显为假,则这样的论证也不能称为滑坡谬误。第三,结论中的“如果…那么…”不可接受或明显为假。因此反对者常用如下的过程来反驳:
A1发生导致A2发生是可能事件而非必然事件;同理A2与A3、A3与A4……An-1与An的关系均为可能而非必然。众所周知,如果不是100%,哪怕99%的概率在经过若干次相乘之后都会变为一个很小的概率。因此滑坡逻辑的结论不成立因为只能构成概率关系而不构成必然关系。这种论证方法由于用到了概率论和指数的思想而颇具科学性(至少这两者的说服力很强因为其底层逻辑,数学规律本身是不可证伪的),故广为滑坡逻辑的反对者们推崇。
但是不要忘记,在概率论上还有一个概念叫做数学期望。简单来说,数学期望就是事件概率与事件结果的乘积,通常也被称为均值。数学期望是描述随机变量平均取值的最常用参数,因此广泛应用于对一样事物的价值的评估。
很容易发现,数学期望的取值与两个因素都有关:事件概率与事件结果。如果事件结果的估值很大(结果很好),哪怕概率非常小也有可能得到很大的期望值;同理,如果事件结果的估值很小(结果很糟糕),哪怕概率非常大也有可能得到很小的期望值。
因此,从数学期望的角度入手,我们就会发现,固然滑坡逻辑的不可取之处在于它将一个很可能是小概率事件的事件放大为了必然事件。但是,如果这个小概率事件的结果糟糕(评估事件糟糕程度的估值很大)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那么哪怕非常小的概率——只要不是0——都有可能会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期望。举个不太恰当(而且有点自打脸味道……)的例子,虽然近亲结婚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讲没有任何过错而且只要二人可以承受结果从法理上来讲也完全没必要阻拦,但是由于近亲结婚最糟糕的情况——产生不健全的后代贻害终生——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或者说近亲结婚一旦发生——尽管即便允许近亲结婚这个概率应该也很小——带来的最糟糕的情况的估值也非常大,这也就使得它的糟糕程度的期望很大。因此出于规避那个最糟糕的结果的目的,法律上不允许近亲结婚。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很容易推导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滑坡逻辑能否被接受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在于最后的那个结果是否是普遍意义上的大部分人绝对无法接受的。现实中没有德国人希望再出现一个希特勒那样的独裁者统治世界,因此在德国任何与纳粹有关联的东西都被坚决禁止哪怕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意味着执行者支持纳粹而禁止的手段也可能会侵犯很多人的权利;同理,鸦片的毒害使得中国人绝对不希望1840年的悲剧再度上演因此在中国制毒贩毒绝对是如同在美国偷税一样的罪行哪怕从人的基本权利的角度来讲这有可能会侵犯很多人的权利(不过恕我直言基本权利的实现不能以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为条件况且自己选择寻求快乐的方式也很难讲是否算是基本权利)。这两个都属于广义上的道德滑坡逻辑——前者将纳粹行为与纳粹复兴挂钩后者则将吸毒贩毒的后果上升到了民族高度但是从逻辑角度来看二者都只是可能而非必然——可这并不妨碍本国的民众支持这样的法律,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后果就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最糟糕的情况的期望非常大。
事实上,道德滑坡逻辑真正的谬误在于最后一个结论本身的正确性是否可证。以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反对同性恋的例子为例,显然,其最终要论证的结论“同性恋不合理”不可证但是其否命题“同性恋合理”却是可证的,这才给道德滑坡逻辑提供了很“完美”的例证。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方法论,道德滑坡逻辑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实际上是它想要论证的结论,滑坡逻辑本身不过是躺枪而已,如果为了维护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么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其实也不妨碍我们应用滑坡逻辑进行推导——比如上文中国和德国的法律。
但是,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结论呢?更进一步地说,世界上是否存在绝对正确的价值判断呢?这恐怕又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