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我的梦想 诗歌我的人生@齐欢欢

数据信息论

2018-09-05  本文已影响2人  清风徐徐

刚刚学习了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感觉千丝万缕的头绪找到了方向感。这是我在得到app上购买的,自认为最适合自己的一门课。

每次大脑堵车时,翻出来学习,静下心沉淀,都有明显的效果。

现在认识到,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对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我之所以觉得每天浑浑噩噩,脑袋空空,即便“阅读”了大量的快餐数据,鸡汤杂文,表面上看着量大,实则没有吸收。

信息是经过梳理的,有指向性的数据,而我每天在做的事情,不论是看文字或者视频,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处理的。没错,这是别人梳理出来的信息,但是在我这里,没有经过内化处理,他只是一堆数据,堆积如山的,混沌的数据。

我对这个说法很有感触,以前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道”和“得到”或许就是数据和信息的区别。

比如,我看过这一篇鸡汤文,这是别人精心撰写的信息化数据,如果我只是过眼浮云,只存于表面文字,没有深刻意会学习,那么这些文字仍是数据,在我身上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将外部的所有有效数据,内化成属于自己的信息。

当然,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刻意练习。

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工具箱,当我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确保可以从箱子里找到合适的“工具”,一旦发现工具不够用了,就要及时有针对性的补给,这些工具,就藏在每一天发生的每件事情里。

学习的最好方式,应该从心态开始。我曾经尝试过,把周围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当做信息,有点电脑工作的感觉,不带个人情感,纯粹以接受数据——内化信息——输出信息的方式来处理,这个方法很适合我,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情绪化,一旦带着情绪,很容易把事情搞砸,脑子也转不开。倘若先让自己平定下来,专注在当下的时间和事情里,扑捉到那些想学习的数据,才能使整个思维活络起来,运转起来。

终生学习,不只是口号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