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

【教学反思】学以致用,引导自读

2021-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雅馨居士

          ——《雨的四季》教后记

《雨的四季》出自于《散文》1989年第4期,当时的作者刘湛秋在54岁时,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追求。写作本文时,他已经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文章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展现与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让我们全面感受这四季之雨,表达的作者热爱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文章,部编版教材安排为自读课文。这是初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于是,打算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课文的学习。因为要引导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于是设置成两课时。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明白自读课文的学习方式。巩固前两课习得的朗读技巧和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个季节的雨的不同美感,明确四季的雨的特点。

课堂学习从四副图片的描述导入新课,引导回忆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学习要点。这个环节,学生语文素养的单薄尽显。一句话描述不行,几个词都说不出,愁死了。

在预习检测时,主要侧重字音字形的准确率。很明显,学生对于这基本常识也是毫不在意。前后鼻音不分,平时也不注意积累。

随后,引导学生认识“自读提示”和旁批的作用。利用第一个旁批和最后一个旁批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层次,但在七班上课时,没有点明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失误第二节课弥补。

之后,以分组朗读,概括四个季节的雨的特点为目的进行精彩语句赏析引导。学生朗读时,教室里比较热闹。但展示语句赏析时就很少有人积极参与,第二节课还得启发才好。

整个一节课,主要就是想通过已经学过的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学会自读课文。但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一般。今后,对自读课文的学习还得坚持将“自读”落到实处。

第二课时,以四个旁批为线,引导学生细读文章,体会作者对于四季的雨的精彩描述,品味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

从复习四季的雨的特点导入,以齐读,个人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四个带问题的旁批,展开对四季的雨的品味。

春雨的品味,重点是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手法的作用。夏雨的品味,抓住“清凉的甘露”“浇灌”“丰满”“诱惑”“争先恐后”“交响曲”等词语体悟作者的描写精妙。秋雨的学习,以描写的色彩切入,用第四个旁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秋雨的描写。冬雨,以第五个旁批中提到的“一种特殊的温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于冬雨的描述。

最后,将春雨的娇媚与美丽、夏雨热烈与粗犷、秋雨的端庄与沉静、冬雨的平静与自然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深化。学生在这个环节,听讲还算认真。

课堂小结时,把雨的四季与人的四季相结合,使学生明白作者所说的“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体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在引导学生时,突然就发觉,自己对于这篇文章也有了新的认知。

这节课,七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不少同学能积极参与学习。虽然在学习夏雨时,抓词语的能力比较薄弱,但教室在引导时能做到认真听讲。八班,不说也罢。开学快一个月了,在七班的这节课是本学期感觉最舒服的一节课。

教育是什么?想起在偶然看到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的一段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肖培东也说“一片树叶摇动无数片树叶,森林就飞翔;一个波浪拍打无数个波浪,大海就飞翔;一双翅膀唤醒无数双翅膀,天空就飞翔。语文课,就该是这样的森林这样的大海这样的天空。这样,我们才可以飞得更高。”

希望,我这棵老树,可以摇动一棵小树;我这片晚霞可以推动一片朝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