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南怀瑾老师讲述文章儒释道传统文化

【南怀瑾老师】中国希望和平共存的世界,但绝不接受不合理的侵略和压

2020-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传承网

中国希望和平共存的世界,但绝不接受不合理的侵略和压迫

第九“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怀诸侯则天下畏之”一节的补充,所谓“继绝世,举废国”,以及“治乱持危”的理念,这是中国文化,对于国际世界和平共存的传统信念。从西(公)元前二三五七年唐尧以前开始,已达四五千年而相仍不变。如果要正确研究,必须从《尚书·尧典》,和《春秋·公羊传》、《论语·尧曰篇》等资料来作说明,才较明白。但在上古史上,真能实施这个政治理念的,唯有周朝建国之初,实行分封诸侯,“兴灭继绝”的作为,最为明显。

例如《尚书》首篇所列的《虞书·尧典》记载唐尧的王道政治,便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论语·尧曰篇》则说周初“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春秋·公羊传》僖公十七年,记载齐桓公的霸业,也说“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云云,这都是说明兴灭继绝,治乱持危,是中国传统文化王道或霸道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并非如秦汉以后假借仁义,实行家天下帝王体制的霸业,以诛灭九族,赶尽杀绝为能事。

在东西方人类历史上,最明显的史实,便是周朝建国的初期,他领导了固有的八百诸侯,革了殷纣危乱政权的使命,重新分配诸侯的治地,组成一千多国的联邦政体,由诸侯各自为政,分治其国,只是拱奉周朝,作为中央政府的共主。但中央共主的周朝治地,也不过是“邦畿千里”而已。至于各国诸侯的治地,大的不过百里,小的不过数十里。这就是周制“治乱持危”以后的约略情况。至于历史记载周初“大封建诸侯于天下”的事,便说:“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封纣(王)子武庚为殷侯,使管叔、蔡叔、霍叔监殷。”

其中所谓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代,在周朝以前的历史上,都是早已灭亡了的先朝,但他却秉着“兴灭继绝”的政治伦理道德,重新找出这些先朝的后代,加以封建为诸侯,有的一直随周朝七百余年而并存,最后灭亡,统一于秦政。因此在《中庸》下篇,便特别提出孔子的政治哲学理念,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就是这个意思。

从人类历史的观点来讲,这种“兴灭继绝,治乱持危”的政治理念和事实,你仔细去检读埃及、希腊、印度的上古历史文化,早在西(公)元前一一二二年以前,绝对没有出现过这种高尚的人文思想理念,只有以强权征服邻邦,便是公理的史实。至于后世国际的帝国主义思想,以强占邻国主权,奴役落后地区人民,为理所当然的事。到了现代国际,自夸以自由、民主、人权的先进文明国家,强迫瓜分其他国家为东西划界,或南北划线,予智自雄,藉此攫取别人的资源财货为己用,却以国际霸主自居,不明真正的王霸之道,甚为可叹。

如果从中国秦汉以后的历史来讲,那些历代家天下的帝王制度,如唐、宋、元、明、清,朝代政体变革各有异同,但都遵守传统儒家之教,历来对待周边藩属的国土,如朝鲜、琉球、越南、缅甸、泰国,甚之日本等等,仍然还是秉承“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的精神传统。每逢这些藩属国家中有内乱,也只是因应他的恳求,不得已而派兵弭乱,等到平定以后,便班师回朝,从来不想留驻重兵,占据邻邦的土地或资源财富。只要他们过一个时期,来朝进贡而已。但对来朝进贡的藩属和邻邦的其他国家,仍然是依照“厚往而薄来”的古训,做的是赔本生意,并没有占到便宜。因为传统文化的教育,认为这样才是处理国际而怀诸侯的美德,这也是过去历史上无可否认的事实。希望后之来者,必须要有鉴古知今的学识,才能对待将来啊!

《话说中庸》

我最后要讲的,是民国初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时期,我们国家民族自己本身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因为时代的撞激、社会的演变、教育政策的错误,几乎已到了一息仅存、命如悬丝的情况。固有传统文化打倒了、革命了,新兴的文化根本没有建立起一个基础,就碰到日本人的侵略,全民起来从事抗日战争。有关中华文化的重建和中西文化交流融会的工作,就根本无法起步了。

总之,由民国初年至1937年的阶段,所谓西学东渐的主流,大概来说,还都在德、日派留学的学人及德、日派的旧军阀和新军阀的主导阶段。到了八年抗日圣战将要结束的时期,才转向于英、美派留学的学人所输入的西方文化的学术思想。尤其以哲学思想影响政治思想方面的,如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恩格斯等等学说,以及我们在前面对照中西年代所列十六世纪以来的西方重点名著,乃至经济、政治等书籍,才比较流行。至于苏联学派输入的文化思想和政治意识的大量学术,都是1937年以后的事。其他由法国留学派的影响,是属于社会政治革命的实行方面,不在本题讨论的范围。

我现在对你们重新提出中国儒家孔子一系的《大学》,对照历代历史的现实演变来讲,是要大家明白,我们的国家几千年来是仁义博厚,恪守宽容忍让,希望天下人类真能达到和平共存的世界,既没有侵占其他国家的利益,更没有压迫其他民族的野心,同时也没有自认为是天下第一的狂心。我们具有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辱负重的文化根柢,也绝不甘愿接受不合理的侵略和压迫。虽然在极度的艰苦危难中,也必然自强奋发,终于做到以德化人,以礼让相安为志。

总之,这次讲述《大学》一书,引论比较庞杂,其中的原因,主要的是以三千年的中国文化来印证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内圣(明)和外王(用)之道,也就是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道。它是做人之学的重要纲领,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好一个人,以及如何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不过是圣人的余事,内圣(明)的发挥而已。我希望通过这次原本《大学》的讲述,还它本来的面目,也希望中国人了解本国的文化精神,开拓未来要走的道路,并正告一些存有成见、偏见,或居心叵测的外国人士,能够知道中国文化的精神以及我们的民族性。如果能够有助于这个地球上各国家、各民族的互相了解,减少误解,而互相交流融会,促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繁荣,就是我数十年来所祷祝的心愿,也正是这次讲述原本《大学》的目的。

《原本大学微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