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

品读《借我一生》(7)

2023-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丝竹悠扬

庐山全国文艺理论研讨会上,余秋雨是最年轻的代表,且在会议上被选为全国艺术理论研究会秘书长。 但这次会议也令其产生了深深的隐忧:全国性的精神饥渴和理论欠缺已明显暴露,却又被一种浅薄的热闹所遮盖。

他决定离开功利,离开热闹。决心走一条学术道路,把上半辈子未曾学得的人类整体意义上的终极价值、人文取向、文明脉络、艺术哲学,比较完整地补回来。当然,这主要不是为我自己。

当时,他在戏剧学,美学和现代文学上发表的一写论文已有不小的影响;一个出国做访问学者的计划也眼看就要实现;又得到了全国艺术理论研究会秘书长这样那样的职位。他还是决心斩断这一切光环,从零开始,进行自学大行动。

余先生快刀斩乱麻,遵从自己的内心,没有太在意所谓“前途”,而是选择了一条常常不被大家看好的幽深寂寞的学术道路。这种精神尤为难得,一般人难以做到,大多数人会被名利所累,会因为一点点蝇头小利而向现实妥协。做出这个重大决定时他33岁,正是前途无量的好时机,选择激流勇退是需要目光与勇气的。

在半山老楼学的主要是中国古籍,这次自学的内容重在欧洲经典,兼及其他古典文明,规模大,耗时久,而且没有外力逼迫,全靠内心把持。这番自我深造,选定的场所是北郊一间十三平方米小屋。

余先生英文并不精通,读一段,就写一段笔记,做一段评论。不明白之处读得很慢,有时遇到艰深概念,三两天才疏通一句,但他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

读书的条件也不好,住得不好,吃得也差。去附近小食堂打饭,自己再泡一个得意的紫菜汤。自认为美味的很,可以想象伙食之差。

描写如此枯燥的自学学习生活时,作者故意宕开一笔,写他的邻居去。与他共用厕所和厨房的两家邻居对他很友善,但他们之间却出现了问题。西屋的苏北老太一直怀疑东屋的宁波老太看上了自己的丈夫,每天指桑骂槐,恶语脏话不忍卒听。

今天,亚里士多德正在我的书桌上谈论恐惧和怜悯对于人们的精神陶冶效果,“啪”,一只铝锅摔在灶台上的声音突然响起,然后是意料中的苏北老太的喊叫:“不要脸!”   
她发现公用厨房里只有她丈夫和宁波老太两人在。  “嘭!”这是宁波老太进屋关门的声音。这声音的潜台词我听得懂:“谁会看上你的糟老头!” 
当事人之一的苏北老头几乎不说话,只是冲着老婆“哼”了一声。苏北老太怕丈夫,不敢硬顶,只嘀咕了一声:“哼什么哼……”  亚里士多德还在艰难地向我论述:恐惧、怜悯和陶冶。

看到此处,忍不住笑。仿佛看到了一副世间众生相中的闹剧,那么真实,那么有烟火味儿,不,应该说两个老太太充满了火药味儿,逗气、撒泼都有一套手段,各不相让,而当事人之一苏北老头却不敢放个响屁。

这期间,余先生读到了他认为世间最好的文章《悲剧的诞生》,那是他在晚上不知读了多少遍的一本书。正读到入迷时,弟弟来敲门告知祖母去世了,无疾而终,享年八十多岁,那是一九八零年。

一个在倒下前一刻还是全家最高精神主宰的真正老家长,一个截取她任何一小段历史都能充分诠释英雄本义的女人,终于倒下了。

这么要强的女人,一生悲苦,撑起一个大家庭。十个孩子有九个都陆陆续续地走在了她的前面,不知她内心是如何的煎熬,直到死前还惦记着秋雨先生的婚事,幸好老天待她不薄,无疾而终,亦是修得了人生的圆满。

一九八三年,余先生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获得了高度评价。第二年,获戏剧理论著作奖,是最年轻的获奖者。跟着,《戏剧理论审美学》也写出来了,写这部书难度极大,因要有大量的实践调查,包含数据,图表等。

通过阅读,做笔记,整理,调研,搞课题,著书立说,讲演等,秋雨先生收获了硕果累累,也获得了人们的赞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