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那个“潘金莲”
文/胡秃
潘金莲,窦娥,小白菜,哪吒,孙悟空,看上去毫不相干的几个名字摆在一起却组成了一个简单又复杂的人物,那就是《我不是潘金莲》的女主角李雪莲,从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到一位人见人怕的“市井刁民”,这极大的反差背后究竟是命运使然还是逼上梁山?刘震云用最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这个鲜活的人物,而冯小刚又用最直白的镜头表现了这个人物,电影和小说在侧重点上本就不同,所以今天胡秃也自然没打算将二者有个高下之分,简单的聊聊过去看完原著,如今又看完电影的一些感受。
告状题材的作品一直不少,无论是小说作品还是影视作品,因为话题本身就自带的冲突性使得相应的题材一直是社会发展中月经式反复上演的戏码,从早年人们的上访写举报信,到如今的微博爆料,论坛刷贴,虽然告状的方式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现代化,但其实本质上而言还是人民诉求话语通道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或许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在需要击鼓鸣冤,也更无需像窦娥或小白菜一样难有出路,那为何依然有很多人可以从类似题材中找到共鸣感呢?那或许是作为百姓和上层之间的通道实际上依然存在着很多阻力难以跨越。
你还是那个“潘金莲”回到电影来说,除了最后强加的一段领导政治方向性问题的讲话和故意美化了一些的结局,其他方面电影基本照搬了原著小说的情节,这种没有太大改编的电影给读者的直观感受就是仿佛一次读书笔记的回顾,而对于不了解情节的观众而言也就无需再回头读原著了。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冯小刚的一次回归,抛去电影上映前的各种炒作不表,这种冯式幽默的重温还是足够让一批曾经因《没完没了》《有话好好说》等影片而乐不可支的观众找回自己逝去的青春的,或许已经没有了当年夕阳下的奔跑,但至少这十多年的时间还没有让小钢炮忘记了他起家的本领,也让老一批的观众能在屎尿屁横飞的喜剧市场重新找回一种另类的幽默。
电影的冯式幽默之外,最直观的其实是圆形幕幅的拍摄手法,或许多数观众觉得颇为新鲜,但其实这种单纯技法的运用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不过在幕幅的转变当中还是可以看出小钢炮的很多用心之处的,最大限度的缩小观众的视野,给故事中很多的发展留下了想象空间,看着狭窄的圆孔中的部分人物,而其他牵连的人物自然而然的就在观众的脑海中上演了更加生动多样的剧情,这本身只能说是小钢炮一种用心,上升到什么突破或创举那就大可不必了。
你还是那个“潘金莲”影片最具争议的莫过于我们的冰冰,有人高呼冰冰奉献了她从影以来的最佳表演,有人不冷不热的说冰冰依然在用走红毯的气质演农村妇女。但其实冰冰童鞋本身就没有多数人眼中的那么毫无演技,不管是《观音山》亦或是《苹果》在某些层面来说冰冰对于女性身上的一些特质的展现一直是有一定底蕴的,当然胡秃并非恶意攻击其本色出演,因为能最大化的去表现一类人的特点本身就是一种演技的体现,就像那些警察专业户或是媳妇儿专业户一样。作为一个客观的观影者,虽然写的是主观意味浓厚的影评,但胡秃绝对不会受到马震的丝毫影响,胡秃一向觉得就特定作品论演技才是对的方式,因为就连汤姆汉克斯也曾经贡献过死人脸式的表演,所以冰冰在《我不是潘金莲》中的表演还是值得肯定的,就算那口音仿佛一股子台湾腔,就算小钢炮故意用圆形幕幅加大量远景镜头让人难以看清冰冰的表情。
无需高估,也更不必做没必要的贬损,影片《我不是潘金莲》就是一部不能再标准的冯氏幽默喜剧,唯一的不同就是它没有放在贺岁档,虽然不知道它往后挤了《神奇动物在哪里》这样的新闻是真是假,但作为在国内影市少有的几位有票房保证的导演,这部作品至少在小钢炮的作品中已经达到了平均分以上,所以不管李雪莲是不是潘金莲,至少冯小刚还是那个小钢炮。
【难得胡秃】 胡秃 出品
人生在世,难得胡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