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设定”
端木:
见信如面。
首先恭喜你跳槽成功,能够有一份自己更加喜欢的工作,其实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我认为,生活中非常好的状态,就是你正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同样,我也对你的困惑表示非常理解。
你在信中说,快要30岁了,月薪还不足一万元,真的特别失败。你的话很直接:赚那么点钱,是要准备讨饭去。
我想,你能有这样的想法,估计也是看过这些文章吧:
00后都已经月入十万了……
80后套现15亿,自媒体年入千万……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同龄人好像分分钟都走上了人生巅峰,成功人士的门槛越来越高,年薪百万都算是正常水准。
所以,年近30岁年薪还不足15万的人,比起他们来说,就是显而易见的“失败”。
有一个事实是,现在年轻人没有早早成功,几乎成为了一种“原罪”。
只要一提到一个年轻人没有好的工作,没车没房,薪资不高,能力不够,那么马上就会被打上“失败者”的烙印。
现代人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刚入社会能站稳脚跟都是勉强应付,急匆匆想要寻求成功更是赶鸭子上架。
当下,的确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
所以,面对你的暂时不成功,心有困惑和焦虑,是正常的现象。
其实把你的问题放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很常见,哪怕是大老板,他们心中也会有类似的焦虑。
不成功的想成功,成功了的想更成功,更成功的想永远成功。
在“满足”这条道路上,欲望永远是填不满的,没有人会真的躺在一个阶段的功劳簿上说“好了这辈子就这样吧不赚钱了不成功了。”
当成功开始成为标榜一个人能力的时候,就会出现许多扭曲和乱象,这些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
其实,我很想问问你,你光想着如何成功,有想过如何面对自己的“失败”吗?
白岩松曾说,我们只是追求现实的结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从不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往往不择手段。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赢,要做第一,要成为人上人。
但老师和家长,却从来没有说过,我们要如何坦然地面对失败,如何有尊严地输。
我们此刻的社会环境,更像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我们的曾经,我们的成长环境,以及我们对人生的感悟和阶段性思考。
老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想要那一两件的如意事,却从未想过,要如何去面对那些不如意的八九件。
十之一二的成功,看得特别重,但十之八九的失败,却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端木,你因为自己薪资不高的困惑,有挫败感,实际上,就是因为你对失败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甚至认为赚钱少就是一种失败,这是错误的想法。
失败,是同样具有意义的。
它的意义就在于,你需要有一个参照物,来对比自己的成长和思考。
人的成长,不是仅仅依靠金钱来衡量的。赚得特别多,只能说明你的赚钱能力还不错,但其他方面照样或许也有短板,人对自己的全面认知,要涉及你平日的方方面面。
把其中某一面的问题,归结为自己的整体失败,我觉得这是一种对自我的小看。
我曾写过,我们在面对一些极端案例时,要学会将它们放在大环境基数中去进行全面思考。
你看到的那些成功人士,是少数人的财富标准,的确,它是事实,但却非常容易煽动起人的焦虑,加剧年轻人的躁动不安。
压力像是山,会让人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通过努力获得的幸福感,就会在这种少数财富标准的重压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如你一般,明明跳槽到新的公司,有了真正喜欢做的工作,本来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却因为薪资问题,觉得自己非常失败。
既然你提到薪资,那我就和你讲讲薪资。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2月发布的国民经济统计公报,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为25974元,月均2164元。
如果你觉得,可能是因为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让平均值下降,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在公报内,将全国的收入划分为五等。
第一组是“高收入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月均5412元。
第二组是“中等偏上收入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月均2879元。
第三组是“中等收入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月均1875元。
第四组是“中等偏下收入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月均1153元。
第五组是“低收入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月均500元。
换句话说,只要你的月支配收入达到了5412元,你就超过了80%的中国人,达到了高收入组。
数据不会说谎,但你的焦虑同样也存在,那到底是为什么?
我告诉你一个真相——
你不是在真的焦虑自己的薪资低,不是觉得自己没成功真的很失败,你是在焦虑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
贫富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才是我们真正日常焦虑的真相。
不是你真的很穷,而是富有的人太富,并且把这种富有活生生摆在你的面前,你自然会觉得没办法接受。
所以,端木,介于此,我给你一个建议是,不要总认为成功(或暴富)会平白无故降临到你的头上,要坦然接受自己的现状。
这很难,我知道,就连我自己,或许都没有办法真的做到这一点。
但我们要努力去做。
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是谁让我们更焦虑?
想来想去,我把原因归结于自我的现状。
我们就是普通人,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我们家里没有那么多钱,没有那么套房,我们不能享受国家占地补偿,不能靠投资和股票赚钱,我们没有那么优秀的能力,没办法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
我们只能在自己平凡的世界里,混口饭吃,过过小日子。
我们和那些财富缔造者和拥有者,就是没法比。
你要接受这个“人生设定”。
只有你真正接受了,你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动作,要么是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要么是用尽全力突破自我的阶级。
人的压力来源十分复杂,它不是你单纯的有钱了成功了,压力就会消失,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压力,只是不同种类不同方向罢了。
没有什么,想要得到什么,等到得到了,还想要更好的。
人就是这么依靠着自我的欲望,进行成长和蜕变,但这种变化,光靠对失败的失意,是无法做到的。
端木,你觉得自我充满了危机感,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但更加关键的问题是,你要如何面对和接受这种危机感,并尝试去改变这种现状。
飞速发展的社会,容错率在逐渐下降,人们见不得自我的失败,信息发展迅速,某些失败的后果,我们确实承担不起。
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刻,就越要抓紧一切时候去认知自我和这个世界。
想要接受失败,就首先要思维清晰,动作准确,意识到位,勇于改变。这才是你脱离失败的途径。
之前对马薇薇的某篇采访里,她说过了这样的一句话,我很喜欢:
成功不是必然的,所以失败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而且,你所说的那些失败,其实并不是失败。
无需害怕,不管你走到哪一步,都要记得,让自我时刻保持清醒,保持在线状态。
不要因为某些想让你焦虑的东西,蒙了眼睛,丧失了继续前往的勇气。
我认为好的人生,应该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努力,应该是为了学习,应该是永远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英国诗人沃尔特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话因为杨绛先生的的翻译广泛流传,在最后送给你: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加油吧。
远近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