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上篇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苏打水女孩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个男的边走路边看手机,结果掉进了一个2米多的深坑里。你看,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类似的事情,我们已经听到过不止一次了。所以,如果人们能够把手机稍微远离一点点的话,可能能救回很多条人命。因此,一定要学习一下怎么样进入到深度工作当中。

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一本向手机宣战的书。它教给我两个新词,其中一个是:心智残疾。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天天沉迷在手机的打扰之中,经常时不时地要看一下手机、看一下微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心智残疾。是,真的会形成大脑的残疾,这是有生理学依据的。关于另一个词,我在文章最后会告诉大家的。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公司要招聘一大批的实习生呢?这种现象的背后所对应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是不是那个词在呼之欲出了呢?

好了,下面说回正文。这本书的开头讲了一个小故事。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有一个自己的小阁楼,他把它叫做荣格的塔楼。荣格的这个塔楼不允许别人进去,那是他工作的地方。塔楼里不通电,好处就是没有照明,他晚上就绝对不会工作。他只在日光充足的时候工作,深入地思考和写作,休息时他会出来进行冥想或者散步。用这种方法,荣格创作了大量影响世界的作品。所以,荣格的塔楼就是一种深度工作的环境。

这里插一句,乔布斯的习惯也与荣格一样,时常喜欢把自己关在一个禅室里边去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里,就需要申明一下深度工作的定义了:

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并且提升技能,同时又是难以复制的。

而与之相对的,叫做肤浅工作。

它的英文是Shallow Work,它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的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比如,你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之下,照样能够处理的问题;回复并不重要的邮件,或者虽然重要但是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邮件。再比如,跟很多人不停地开会。开会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但是如果开会的时间过长,它就会变成一种肤浅的工作。因为它缺少大脑深度的思考。

深度工作的能力,目前正在日益稀少,可它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却越来越高。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未来有三种人能够越来越贵

第一类是能够和机器对话的人。就是他能够操纵机器。比如,编程的程序员,你会发现很多公司卡壳都卡在了好的程序员身上。好的产品经理、好的程序员都变得越来越贵。因为将来的很多事情是由机器来实现的。

第二类是IP。就是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明星。像J.K.罗琳这样的人就算别人拿她的名义去写一本小说都能够大卖。这就是IP的力量。

第三类是资本家。他能够有钱投入到更多的产出当中去。

那怎么才能够成为这三种人呢?

想成为越来越贵的三种人,就是要么你能够学会迅速地掌握一门复杂的工具(复杂的工具:指你需要能够学会一门别人学不会的语言。);要么你的工作质量和速度,达到了精英层次。而要达到这两种高度,都需要具备洞见、创造力和执行的速度。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都需要深度工作能力的帮助。

《刻意练习》告诉我们,人要通过3F原则不断地努力,并且在一件事上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强。这是刻意练习这个工具的原理。

《深度工作》则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刻意练习的生理依据。为什么一个人重复地、不断地训练某一个动作就会让他变得更强,是因为我们大脑当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物质叫作髓磷脂。髓磷脂是在神经元之间产生链接的东西。比如,我们经常说,他的大脑神经元产生了大量链接,那是因为他大脑神经元周边出现了大量的髓磷脂,这时候他的神经元之间才能够建立紧密的链接。

通过刻意练习可以使我们的大脑出现更多的髓磷脂。而如果我们天天从事的是肤浅工作,我们的髓磷脂的数量就会不断地下降。所以,你的大脑的连接力会下降,它的生理层面的原因在于髓磷脂的减少。通过练习可以让你的大脑分泌足够多的髓磷脂带来神经元的链接,给你一个可以深度思考的、进入一个与日常繁杂生活完全不一样的节奏当中的机会。

所以,在未来,如果你没有掌握深度工作的能力,你很难进入到越来越贵的人群当中。

深度工作为什么很难?

第一个原因: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让我们分神的东西太多了。

第二个原因:有一个度量的黑洞。就是你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到底有多少?没法衡量。大量人的反应是不知不觉、莫名其妙这一天就过去了。你问他干了点啥,好像也没干什么,跟大家聊了很多天,给很多人点赞等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随着我们这种互相点赞的机能不断的增加,实际上我们形成了一种虚假的存在感的需求。我们在网上写朋友圈的时候,根本没有达到一本杂志的水平。过去,一本杂志,即便是《故事会》,它也需要经过认真的编辑、校对,看有没有故事性,还要跟别的故事比拼,才能够出现在大众眼前。那些都是有人认真加工过,最起码在某些层面是真的值得看的东西。

但现在的朋友圈,你会发现它的质量非常低下。很多人可能就说一句话、拍一个照片或者莫名其妙地发几个表情包,然后就这么扔上去的。但你为什么还要看呢?因为它有一个潜规则:你给我点赞,我也给你点赞。

为了轻易地获得他人给自己大量的点赞而获取这种存在感,我们拼命地在上面发出哪怕是垃圾的内容,也会产生跟别人互动的这种存在感的幻觉。所以,存在感的幻觉使得我们更多地沉迷在互联网上。这就是难以度量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最小阻力原则。《思考,快与慢》说,人的大脑有一个习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这也就是本书中所说的,最小阻力原则。所以当我们的大脑在遇到周围一大堆复杂的事要处理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选自己最容易处理的事,这符合最小阻力原则。因为那个事不需要太费劲,同时还能让你获得存在感。回想一下,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总显得特别忙,好像做了特别多的事,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向前推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最重要、阻力最大的事,一直被他搁置着,不去做。

作者说,那个阻力最大的事你不去做它,你就没法进入深度工作,因为你总是在浮浅的那个层面不断地浪费精力。

深度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呢?

加拉格尔在《全神贯注》里说,如果夫妻俩经常吵架,在吵架时因为特别愤恨对方,就会盯着对方的缺点不断地指责、挑毛病,像这种情况就很难调解他们俩。

后来,加拉格尔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教这些人集中注意力进入深度思考,进入冥想,甚至进入到正念当中,去思考对方有没有优点或者把事情集中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上,而不是过度地去批评他/她。

因为你知道,批评对方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批评对方挑毛病这是我们的天性,这个符合最小阻力原则。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遇到一个事,我们就喜欢站出来挑别人的毛病,指责别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容易,这种做法简单。

比挑毛病难的是,你思考一下这件事怎么做才有效?怎么才能够让这个事变得更好?我能够做些什么?你看,这些都是阻力增大的事,但却是比挑毛病更有利于解决夫妻或者是与他人矛盾的方法。

所以当他们带领大家做这样的测试的时候,并且用大脑监控的仪器去监测人们大脑的状况,看哪个区域亮的时候,发现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思考它的深度,就立刻改变了夫妻之间的关系。

所以《全神贯注》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要走那条最简单的路,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行深度的思考,才能够解决问题。

最近有一句很流行: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你看,这就是深度工作的意义。因为深度工作会使人产生一种喜悦之情。一个深度工作者用崇敬的心情去从事自己的工作,并且加入自己的这种深度的思考,在这份工作里边他会感受到幸福。

我们要成为一个深度的智人

我们都是智人,而智人只是一个人种。但是我们这个智人的人种,已经变得越来越浮浅了。现在,大家每天都是拿着手机在刷同样的热点,不像十年前每天的热点都不一样、每个地方的热点都不一样。十年前,可能上海关心的和北京关心的事都不一样。但现在,每天全世界的人关心的都是一样的事。

大家跟随大流的这种想法、人云亦云的这种态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泛滥的灾害了。所以一定要警惕:我们得要努力做一个深度的智人,而不是一个越来越浮浅的智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