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徐沪生:用优雅的价值观去培育互联网中产|2015MIIC

2015-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Quercus

钛媒体注:在商业价值和钛媒体主办的2015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MIIC2015)上,当红创业公司“一条”的创始人徐沪生,和大家分享了他在打造一条这种新的内容组织展现形态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他认为只有坚持符合目标用户品位的优质内容输出,才能实现商业化的成功。

在他看来:

所谓中产阶级人群到底有多大?各种表述是不一样,有说2000万,有说5000万的,马云说,10年之后有5亿。我们是做内容的,从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内容提供来讲,这部分人群的需要,在移动互联网上几乎被完全地忽略了,过去这是由传统媒体承担的,现在,几十家高端媒体全完蛋了。

从我个人的价值观上来讲,我不太喜欢做“连接”的事,我们今天有这样一个平台,有千万级的用户,我们有能力做一件更了不起的事情,而不是急于急于从用户那里变现。

过去,一本顶级杂志,发行量不过十万、八万,甚至更低,但是一年广告营收可以达到四、五亿,将来所有媒体都是社交媒体,而其中的高端媒体,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营收,品牌也有这样的推广需求。

会上分享以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与徐沪生的对话完成,因为徐沪生说,他不喜欢PPT,公开演讲对他来说不是那么自在,他喜欢对话,更加真实。

以下是首席钛妹赵何娟与徐沪生在MIIC2015上的对话:

主持人:徐沪生十几年前就跟我是同事,在《第一财经日报》创刊的时候,我们都是创刊团队成员,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是创刊的副总编辑,是领导了,我那时候还在做记者,没多久之后,他去上海一个非常有名的媒体做总编辑,叫《外滩画报》,做了好大几年,更没想到的是去年离开了外滩画报,离开了传统媒体,也离开了我们一直以来都有一种情节、有一种骄傲的总编辑的位置。

他创业了,他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帐号,叫做一条,很多人都很奇怪,一条在一周之内迅速的崛起,短短几周时间积累了一百多万粉丝,很多人提出质疑,说肯定是假的吧,不可能吧,连我都质疑了,我跑上去直接问老徐,我说老徐,你的数据有没有假?有没有水?老徐非常诚恳地跟我说不可能作假,我非常了解老徐,他是不可能违背自己内心说话和做事的人,所以,我非常相信。

徐沪生:(播放了一条的一段视频之后)也许在别人看来,我们做的是最“不接地气”的东西,但是在中国有几千万人喜欢这样的东西。今天是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我个人觉得我谈不上移动互联网创新,只是转型,而且是被逼的,如果传统媒体再能混五年,我真的不会出来,五年之后我就想退休了。

我之前是做杂志的,我们来做视频,也只是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最最基本的规律:比如只能三五分钟,不能太长。比如,我们知道微信是社交媒体,不是传统媒体,起标题的方式会发生极大变化。另外,我们没有做App,如果说这是一个路径选择的话,我们选择了微信。

打开我们的微信,里边的内容跟杂志几乎是一样的,包括我们公司的流程也一样,周一开选题会,我还像个总编辑一样,每一秒的镜头都要审。我们和过去一样,只做原创,不是那么互联网,我们不做连接、聚合,我跟有些朋友说,现在,聚合平台真的太多了,大家都愿意聚合,拿别人的东西来,让用户生产,结果,原创的优质的内容,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上少得可怜。

主持人:确实是,在整个微信圈也好,互联网圈也好,一条有点独树一帜,我们讨论的命题作文,就是讲在互联网时代,高端用户这个概念到底还有没有意义?中国互联网圈创业一直有一句话,叫屌丝为王,很多人认为做高端用户是没有出路的。您从内心上到底怎么看高端用户?

徐沪生:对我们来讲这是一种分众市场,它不是大众的,不是屌丝的。就像我们以前的杂志,有它的受众,也有它的广告主,这些广告主是有高端品牌感诉求的。这部分用户,一定有这部分的内容需求,它也看别的内容,但是他也需要这部分内容。我们当时做视频的时候,99%的视频都是段子,都是娱乐、恶搞,这样其实就不合理了。娱乐的比例也许应该占到80%,但是不应该是99%。高端的内容,应该有20%的空间,而这个需求完全被忽略了。

主持人:您的市场或者说商业模式更多的是切的原来高端广告主这块的蛋糕,是吗?

徐沪生:我过去十几年都是做杂志的,我只是把这个完完全全搬到移动互联网上来。那几百个、上千个高端品牌的广告主,总要到手机上做宣传吧?这是当初最原始的想法,传统媒体崩溃之后,留下了几百亿的广告盘子,总有人在移动互联网上去接。在移动互联网上,没有符合高端品牌需求的大的平台,除了一些小而美的,用户非常少,几万个,几十万个用户。我们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来,不能再按照传统媒体来考虑量级,它必须是千万级的。我们的视频,除了微信600万用户,还有其他十多个渠道,包括优酷土豆、今日头条、出租车、线下餐厅视频,等等。

主持人:在我们看来,现在讲轻奢市场现在也面临着很大的转型,您凭什么说我要做的一定是高端的视频市场?

徐沪生:我只会做生活类的内容,我要转型到移动互联网上来,我也不会做娱乐的东西。但是,我当时有一个最基本判断,如果把生活类的内容,用图文的方式搬到手机上,是没什么人看的。当时手机还是iPhone4,屏幕非常小,而杂志最重要的就是视觉冲击力,我们做总编辑的,看家本事就是要把200的页杂志排得很有节奏感、冲击力,这个在手机里,在微信里全部废掉了。

以前我们为摄影师的照片付钱,因为这些照片好到可以放整版、跨版,但是手机屏幕太小了。我之前一直劝我的摄影师转型,去拍视频,他们有审美,他们转向视频,我觉得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而已。也许,将来手机屏幕不再是一个限制,移动终端都变成了投影,那时候,好照片又值钱了,但是一大批摄影师已经被干掉了。

我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视频,但是,我只做这种格调的生活类内容,这点不想改变。转型不转行。以前的照片再漂亮,一个报道也就四五张照片,而一段3分钟的视频,等于包含了几百张照片,再加上音乐、节奏,我们的手艺就复活了,而且更加强势。而且,我们不是在做独立的视频作品,而是用短视频做生活类报道,我一直和我们的摄像讲,你们不是导演,你们是记者。

在我们之前,这样的方式全世界也没有。独立的短视频艺术作品,有,但是短视频的报道,不多。这个形式算是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每天一条,3、5分钟。

主持人:把一个杂志的报道全部变成视频化了。

徐沪生:用户看视频的时候,可以是很被动的,很轻松的,哪怕内容是很专业的,配上视频画面,看起来就轻松多了。但是在手机上看不那么娱乐的图文报道,就很费脑子。就像看原著小说和看改变电影,难度是不可比的。

主持人:当时你觉得要做的市场有多大呢?

徐沪生:我其实当时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无非就是开个小公司,十来个人,拍点自己很喜欢的视频,大不了接点广告拍拍。没想到,我们上线之后,那么多人看。半个月100万微信粉丝,现在600万。

主持人:所谓中产阶级人群到底有多大?

徐沪生:各种表述是不一样,有说2000万,有说5000万的,马云说,10年之后有5亿。我们是做内容的,从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内容提供来讲,可以说,这部分人群的需要,在移动互联网上几乎被完全地忽略了,过去这是由传统媒体承担的,现在,几十家高端媒体全完蛋了。

比如我们拍一个很安静的喝茶的视频、建筑的视频、摄影艺术的视频,网上的传播绝对超出我们的预期,一个爱喝茶的人往朋友圈里一转,他的朋友圈里又有很多爱茶的,瞬间就一直传到台湾,传到美国。这是过去的媒体无法实现的。

我们拍过一个“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24小时,视频播放量达到250万,没几天,每天这里来了2000个人,大部分是北京人,开车开到南戴河,就为了来看看这个图书馆。“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变成了“中国最拥挤的图书馆”。

拍建筑视频的结果,也蛮有趣的。我最初不想不做段子或者二手的评论,因为做那样的东西,永远积累不了资源。我只拍原创,因为这样可以积累最优质的资源。比如我们拍建筑视频,几乎把中国中生代最优秀的建筑师全部拍了一遍,无意中给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这批建筑师不愿意做很商业化的项目,中国应该有三四十个这样的好的建筑师,完全达到了国际水准。

主持人:我们积累了这么大量的用户价值,现在主要靠广告作为主要的营收来源,但比如我想做一个建筑,我又找不到合适的建筑师,你们挖掘了这么多好的建筑师,有没有可能给建筑师带来更大价值,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新的想法?

徐沪生:广告目前是我们主要的应收。但是现在的社交媒体广告,也处于一个过渡期。我更希望说,我是高端媒体,你就像过去给高端杂志付钱那样,给我该有的预算。现在这个还做不到,广告主还是当你是social media。但是作为互联网公司,我们一开始不需要赚他们的广告费,我就是一分钱营收没有,投资人也没有意见。

当然,也有很多人提到你们是不是做电商?我们对这个也不是特别有兴趣,上次聊天,你也问到我是不是做生活方式电商。没错,我们现在的确有机会做。我有600万用户,很快可以1000万,黏度也非常高,后台一天到晚有人问,这个个性酒店在哪?那个东西哪里可以买,这些我们都只在后台回答,没有放到外面来。

从我个人的价值观上来讲,我不太喜欢做“连接”,当然,连接的技术,很厉害,只是我个人不是很擅长,也不觉得有真正的价值。过去去店里吃盒饭,打电话叫盒饭,现在通过连接平台叫盒饭,但是盒饭还是盒饭。关于下一步的发展,我一直觉得,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只是有了一个基础,让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件更了不起的事情、自己内心更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急于变现。

也有人说是不是把设计师和用户连接起来,做一个连接的平台。我们希望新的内容、新的产品,可以通过完全不受干扰的方式,用很极致的方式,按照我们的标准生产出来,你造出来之后,我相信会有很多很多的人喜欢它。一旦我做连接,所有人的意志就加进来了,这件事情反而会变得很糟糕,不够极致,不够现象级。

主持人:刚才也有人问到您的模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产品即广告?

徐沪生:其实也不是,我们希望将来,广告就是硬广告,我的视频是5分钟,你就植入几秒、10秒硬广告。只不过现在很多品牌对社交媒体有误解,要做原生广告,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在移动互联网上,没有人看那种广告,做得再“原生”,也没人愿意看。广告跟着好的内容走,就可以了,回归常态。

主持人:就是说在选择内容上有很高的门槛,并不是说愿意砸广告费给你,你就可以给他包装的特别高大上?

徐沪生:我觉得,移动互联网广告,在明年或后年会回到正常状态,只要内容好,有100万、200万阅读,用户是你的目标受众,你就付该付的广告费。过去,一本顶级杂志,发行量不过十万、八万,甚至更低,但是一年广告营收可以达到四亿、五亿。将来,所有的媒体都是新媒体,都是社交媒体,但是其中有大众媒体,也有高端媒体,而新媒体里的高端媒体,阅读数是传统高端媒体的100倍,完全可以达到过去传统媒体那样的营收,品牌也有这样的推广需求。

主持人:最近有一个网上流传的老徐写的《两个忠告》,结合到您刚才讲到的,一直追求高端的东西,最后想跟您探讨一个人生问题,很多人说秀才创业十年不成,也有很多人说文人创业不接地气,你的忠告里面,有一点我很赞成,就是切忌轻浮,但是,在互联网创业里,需要有一点攻击性的。

徐沪生:如果做互联网的100个人里面,99个都是有攻击性的,那么,没有攻击性的那一个,也许从商业上讲,也有市场吧。这就好像,我们现在做的东西,过去是由传统媒体承担的,那部分的需求,我不是说它有多么重要,不是说它比大众需要更重要,但是,它也应该占到一个比例,也许是10%,也许是20%。我们只是运气比较好,当我们进到这个只占10%的空间里的时候,一个人没有,而这个需求又被压抑了十几年。后来的结果,也是超出我们预期的,我们只不过是选择了做我们喜欢的东西。

将来,视频也不可能由我们独家来做,我相信三年之后,无数的人都在拍视频,PGC会达到几千家。如果在座的有想转型的媒体人,我强烈建议你们做视频,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做视频,收钱容易,里面放10秒广告,好收钱。在手机端,你发一个图文微信,广告图片那么小,广告主都不知道该怎么给你付钱。以前我们做杂志的时候,靠的是卖整版广告、跨版广告,在手机上,这个形式不存在了。

主持人:如果不能用版面卖钱,就用时间卖钱?

徐沪生:否则,你就要把整条微信、整个文章卖给他,等于把内容全卖给他了,而视频可以让内容和广告分开,我是5分钟的视频,你可以插20秒。 (本文由记者胡勇根据徐沪生在MIIC2015上的演讲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