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石码头
乡愁里的石码头
乡愁是一杯暖暖的芝麻豆子茶,乡愁是童年无拘无束光着屁股跳进鱼塘戏耍的玩伴,乡愁是根深蒂固老少皆知的一声乳名“狗伢子、烂眼睛或豆角筋。”乡愁是田野追逐放飞的纸鸢,乡愁是鸡飞狗跳麻拐(青蛙)叫的美丽歌谣,乡愁更是一盏人生彷徨时引路的明灯。
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乡愁,更有着不一样的眷恋。乡愁里有青涩,有炽热,有欢喜,有快乐,有梦想、有坚定,有情怀……
石码头村,熟悉而亲切的名字,每每说到它,眉飞色舞,敬重之心油然而生,它是那样的响亮,那样的厚重,那样的叫人难忘……晚霞中,炊烟袅袅,鸡鸭嬉戏,伴随归林的小鸟,农田劳作收工回家的人群……放眼望去,整个村庄暮霭缭绕。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就像一双双神奇的眼睛。烘托出石码头村美丽宁静的夜晚,烘托出家乡不一样的情怀。
长在运河边,正对着石码头村口有棵大杨树,腰杆粗大,枝繁叶茂,无论春夏秋冬,风吹雨打始终以它的语言屹立在村口迎来送往。所有从外地归家的游子或去外地发展成了老板的石码头村人都不会忘记,那棵老杨树伴随着石码头村的发展,见证着石码头村的成长,所有从这里走出去的人群,对这棵老杨树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它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默默关心,祈祷着每一位从这里走出去的石码头村人健康平安,诸事顺利。无论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只要看见那棵老杨树,就感特别温馨,因为看到它,就看到了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石码头村人敢于拼搏向上的精神使全村上下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的泥草房貌似一夜之间变成了农家小院,红瓦白墙,新楼房,过去弯曲的泥巴路,如今已经硬化到了家门口,路边摆放的垃圾桶,停放的小汽车,像卫士般站立两边的路灯形成了新农村靓丽的风景线,以前那种浓烈的乡土味呈现出蒸蒸日上,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风貌,村头村尾两座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石板桥至今还在用,它自豪地承载着石码头村人的喜怒哀乐及拼搏和梦想,从这里走出去的石码头村人有书法家、画家、文艺家,教育家、有军事专干、有表演艺术家和农民企业家、他们与时俱进,任劳任怨,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悄然绽放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如今的我早已过了而立之年,能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虽然,离开家乡二十多年,可家乡的味道在我内心深处一直没变,这种味道是纯朴的,是甜美的。有句话说得好,无论离家有多远,总有一份情把你和家乡系在一起,无论你离家有多久,那浓浓的乡愁总在心中与日俱增。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又到岁末,归家团圆的脚步温暖了时光,仿佛听见村口那棵老杨树又在晚霞中开心的吟唱……(文/高世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