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给我的18个认知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7人  Lynn00柒

2018就要过去了,最近都在做2018年总结,安静的坐下来回顾自己的2018年,有四分之三过得都不好,还有四分之一勉强凑合,好在,她就要过去了。今天,分享我在2018年学到的18个认知,说一声告别,道一声珍重!

1、要过你喜欢的生活,而不是划算的生活。

2018年,对于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拿到钥匙的那天,约了室内设计师朋友帮我参谋这个小房间,量尺寸,规划家具的放置,盘点自己目前有的家当。很多我觉得还能用的家具,都被他否了。“要过你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凑合能过的生活”,他这句话让我一下子领悟过来了,虽然预算有限,还是要在预算里买自己喜欢的家具,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不要为了省钱而放弃了自己的喜好,那样布置新家的意义就没有了。所以,在后来的整个过程中,我都贯彻这个原则,现在,我在这个我喜欢的家里,住了四个月了,家里的一切还是我喜欢的样子,真好。

要精打细算的过生活也许是从小到大一直被灌输的理念,这本没有什么错。但是因为太过于精打细算,总是不自觉的会比价、考虑打折等因素,即使自己能赚钱了,有能力负担更好的生活了,还是逃不脱划算的桎梏。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坏毛病,但是总是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蹈覆辙。今年,我开始尝试去考虑价格的因素,就是为了自己的喜好买单,钱花出去的时候会有一点心疼,但是美好事物带给我的体验真的值回票价:一场精彩的话剧,一张舒适的床,一个喜欢的衣柜,一束漂亮的花……

嗯,钱花出去才是钱,体验过美好才知道什么是值得。

2、养成好的习惯比锻炼意志力更有用

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当我们用强大的意志力去抵制一个诱惑的时候,我们就变得难以抵抗下一个诱惑。

减肥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一次又一次发誓减肥,却有一次又一次的放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意志力可以抵制一次两次美食的诱惑,但是长期还是会丧失抵抗能力。

虽然减肥并不成功,但是这些年倒是养成了很好的运动习惯,一个星期两到三次,去健身房上动感单车和操课或者跑步或者游泳。搬家后附近没有健身房,在阳台置办了一台动感单车,一周两三次,配合KEEP自己锻炼也顺利过度,偶尔犯懒没有锻炼反而不适应,可见好的习惯相比拼意志力,有用多了。

3、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深度学习+主动输出

这一两年,线上内容课程真的是五花八门,只要你想学,没有什么课是你找不到的。有一度我报了各种课程:理财的、职业规划的、时间管理的、英语学习的、阅读的……觉得只要学完了这些课,自己马上就能获得超强的能力,成为人生赢家,然而事实是课程上完,生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反而有种失落感。

下半年开始,我严格控制了自己买课程的冲动,有选择的挑一两门学习,更多的时候,我想了解一个什么东西,我就自己去查资料,找书看,整理笔记和经验,我发现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的过程,比起课程里面老师讲的那些干货更加容易掌握和记住。因为课程里老师教的干货,是老师提炼出来的,并不是你的,砍去了枝枝蔓蔓的知识精华,你并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

今年我买了书,系统的学习了文案写作的技巧,并在工作中付诸实践,效率倍增。关于商业保险,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研究,从基本概念到险种,咨询身边做保险的朋友,打破砂锅问到底,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弄清了商业保险的本质,给自己配置了能力范围内的商业保险,也适当的给朋友们一些买保险的意见,避免踩雷。关于文案策划,列出书单,一本一本的啃,提炼精华,自己慢慢体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书中的方式,举一反三。

还有主动输出,我一直都是逃避型人格,虽然有些事情明知道想要做却会找各种理由拖延不去做。所以,我做了微信公众号,但是一直没有坚持更新,想好了要通过词根词缀学习拓展自己的英语词汇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其中有一个事情还是让知道了主动输出的魅力:公司要求做课程培训,是硬性任务,我在众多培训课题中,找了时间管理这个话题,然后找书,看各种各样时间管理类书籍,自己找素材,做PPT,练习演讲稿,然后给大家讲,因为这个输出,我对时间管理有了深刻的认识。

4、要有自己的认知,不要人云亦云

现在网络发达,各种新闻层出不穷,一个事件出来,大家群起而攻之,当真相出来时,啪啪打脸。可能是因为自己是学新闻的缘故,我对于热点新闻有一种疏离感,感兴趣的事情我会去查相关的信息,得出自己的认知,但是不轻易发表见解。没有了解真相,就没有发言权,是我一直坚持的。

5、不要想太多所谓的“意义”,去做就好

今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寻找做事情的意义,因为怀疑做事情的意义,反而觉得做什么事都没什么意思,让自己徒然增烦恼,陷入迷茫中。后来我开始明白了,如果你觉得做一件事情是对的,那就去做,不管结果是好还是坏,重要的是你去做了,经历过了。过多考虑意义就是浪费时间,去经历才是正解。

6、朋友之间是需要正向维护和经营的

以前天真的以为,好朋友会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意识到,再好的朋友,如果不花时间去经营,友情也会变淡。地域、职业、兴趣爱好、生活方向的不同,造就了每个人的生活轨迹的变迁。只有经常联系,互通有无,保持同频沟通,才能保持友情常青的状态。今年,从我好友身上,收益良多。做一个常把朋友放在心上,多为别人设身处地的人。

7、列清单,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能提升效率,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以前列清单法一直都被我用在工作中,每天早上列出一天最重要的三件事,然后一件一件去做。近来,这个方法也被我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周末休息时间总是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看书、看电影、运动、做家务……尤其是你躺在松软的床上,刷着手机,一点儿都不想动,等你回过头来,一天已经过去,无比沮丧懊恼。这个时候,列出TO DO LIST清单有奇效,只要坐下来,拿起笔,按照先后顺序写下要做的事情,预估需要的时间,然后你就会马上起身,一件一件去做,做一件打个√,很快你的清单上的事情很快被你做完。

列清单小技巧:1、越容易执行越好  2、做一个顺序排列:从简单到复杂,从用时少到用时多,先重要再琐碎,做了排序,对手头的清单就更有掌控感。3、做完清单上的事情后,要回到清单打钩,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

列清单,可以有效提高效率,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也能很好的缓解压力,给自己正向回馈。

8、计划要复盘才会有更好的执行和修正

我18年初就制定了详细的年度计划,包括工作、财务、技能培养、兴趣拓展各方面,但是年底写总结的时候,发现自己大部分都没有做到只完成了目标的40%。总结的时候发现,有些年初列出来的目标,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忘得一干二净,虽然现在再看的时候,觉得定的那个目标还是很重要。因此,在做好计划的同时,要定期拿出来复盘才好,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面还需要努力,在后面的时间安排上有所侧重,也让自己在日常的琐碎生活中,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把精力集中在目标的实现上。

9、自己做一日三餐,既有趣,又健康,还省钱

做饭于我而言是最解压的一件事情。从去逛菜市场,到在厨房边听音乐边捣鼓饭菜,然后将这些美味消灭,整个过程我都无比享受。自从搬家后,我除了必要的应酬,基本都是在家料理一日三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食材,也可以临时起意各种混搭,而且相比于外卖来说,自己料理一日三餐真的是省钱,还少盐少油,食材新鲜,确保健康。一举多得。偶尔邀请二三好友来家吃饭,也是其乐融融,跟去餐馆相比自在有趣多了。

10、过度沉迷于综艺、真人秀和电视剧会让人萎靡颓废

现在的视频APP,为了争夺用户,在内容上做足了功课,什么吸引眼球就上什么。因此,各种网综、真人秀、网剧、电视剧层出不穷。我原以为我在娱乐上是挺有自制力的人,但是今年上半年,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综艺节目上,从电影小森林倡导的回归生活的理念开始,我先后看了三时三餐4季综艺,顺藤摸瓜又看了负责这个综艺的PD其他的综艺,再加上喜欢的《奇葩说》和《梦想改造家》,再看几部自己喜欢的演员的电视剧,算下来,业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看这些节目上了。看的过程非常享受,但是看完以后有深深的负罪感,情绪萎靡。

对于这一块,有两个改进的方式:第一就是严格限定时间,不要让自己沉迷于综艺,挑选对自己最喜欢的,比如《奇葩说》和《梦改》系列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割舍的。另外一个方式,就是看完以后及时输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将娱乐中体会到的道理分享出来,无论好坏。

12、一个人居住,保持房间的洁净,能让人生活的更自律

“自律”现在已经成为了自我管理领域一个很高级的词汇,人人都在讲自律。如何保持自律,尤其是一个人住,无人监督的时候?

一个很容易判断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居住房间的洁净度,如果房间地面干净整齐,东西归置有条理,窗明几净,那这个人的自律水平也不会低。如果房间衣服随便乱放,水槽里囤积一堆未清洗的餐具,桌上是吃了一半还未收拾的食物,整个房间一团糟,那至少可以说明这个人在这段时间的生活是杂乱无序的。

从小我老爸就教育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独自居住后,接触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断舍离》及极简生活,更加明白了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这一年,我积极践行“如非必要,勿增实体”的极简生活理念,定期整理打扫房间。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会让你不自觉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这种美好,也会让我们愿意去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自己对自己负责,然后去做,去经历,而做这些的过程就是自律的过程。

13、好的书籍,电影,话剧和音乐,能打开新的认知大门,体验人生的多样性

一人如果想要体验丰富多样的人生,除了当演员,其他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书影音却可以让你透过纸张、屏幕、舞台和声音,让你身临其境,充满想象的

2018年我看了45本书,96部电影,8部话剧舞台剧,依旧是网易云音乐的忠实粉丝。这些书影音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我们原本乏善可陈的生活,给我们打开了一扇认知的大门,你在里面可以感慨:哇,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人,那样的事!哎,一首简单的歌竟然能让人泪流满面!哭过笑过,拍拍肩膀,在自己的生活里好好过。

14、你越长大越独立,父母就越活越小,对他们要有耐心,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不要用你的标准去苛求他们

有一天晚上,我爸突然给我发视频通话,接通了才知道他跟我妈闹别扭了,他就像个小孩一样跟我抱怨,我笑着安抚他,陪他聊了一段时间。我爸一直以来都是打电话一分钟内说完,回信息不超过八个字的人。我心里又难过又开心。难过的是爸妈老了,尤其是这两年,越来越感觉到他们很多事情都会拿不定主意,需要征求我们的意见,开心的是幸亏在他们伤心难过的时候,会找我倾诉。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父母一直都是被远远甩在后面的那一拨。但是,不要认为我们的父母不想跟上时代,只是需要有人耐心去教,去鼓励。我还记得我爸为了学习用电脑,从开机按钮,到鼠标左右键点一下还是点两下都用笔一步一步记下来,当时我看着都觉得很好笑,但是他就是从最简单的开机开始,慢慢学会了用Word处理文件,用EXCEL做表格,在网上跟人斗地主,听歌,看电视剧,工作生活两不误。我妈以前觉得用智能手机很难,但是用心教了几遍后,她现在也能用智能手机自娱自乐。

什么时候你会觉得父母变老,就是他们觉得自己的步伐再也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放弃自我学习和尝试的时候。我不愿意父母变老,所以,我才一直鼓励他们多出去看看,多做新的尝试。而我们做儿女的,应该给父母更大的耐心,无论他们学习的方式多笨拙,我们都要鼓励他们。因为,我们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是父母不厌其烦的鼓励我们。而现在,不正是我们拿出更多耐心来鼓励我们的父母的时候么。

15、参加正向的社群,会让你收益匪浅

说来你们也许不信,我今年除了跟两个好朋友聊得多,有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参加的“笔记本圆梦小组”。在这个从QQ社群转移到微信群的讨论组里,我认识了很多有意思、有经历、有思想的素未谋面的人。我不是手账爱好者,却在这一年里不知不觉建立了自己的手账体系。是这个小组,让我知道了“印象笔记”,让我接收到了关于各种事情各个角度的观点,收藏了很多高质量的公众号,也和大家一起群起怼“奇葩”,一起在优选和考拉淘宝贝……2018年,谢谢这个社群,让我生活其乐无穷,受益匪浅。

16、印象笔记是一个非常棒的工具,相见恨晚

今年六月份,我第一次从“笔记本圆梦小组”看到印象笔记,是群主截图印象笔记里的知识点,当时我就惊艳了。立即去下载了印象笔记,定了高级会员,马上使用。不得不承认,刚开始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用,但是自己就是硬着头皮去用,不懂分类,不懂怎么处理层级关系,只知道建立笔记本,然后就去找相关的书和帖子学习,两个月的时间,我就能很熟练的运用它,并且现在每天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他了。以前我一直都想做知识架构和素材积累,但是自己用本子写了后,就鲜少再去翻出来看了。印象笔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随时调出自己需要的资料复习使用,而且高级会员支持多屏同步,无论我是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都能随时添加和调用内容,无比方便。我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我的印象笔记的架构会越来越清晰。而亲爱的朋友,我也向你推荐这个很棒的工具。

17、要敢于去尝试,去体验,不去做,你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很多事情,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难

好像越长大,胆子就越小,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视野越来越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殊不知在固步自封的时候,世间已万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最近好友来深,我们凌晨畅谈时,她鼓励我多做一些尝试,不要只顾自己的兴趣,要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后来我们讨论锁定了短视频,然后到VLOG,看了B站很多优秀的内容,和做视频的朋友了解剪辑课程,练习基本的操作方式,后来每天都做简单的练习,循序渐进,乐在其中。很多事情,不是你不能,而是你没有去做。所以,不要给自己设限,去做就好,时间不能带给你什么,但是专注和练习能带给你成长。

18、关于带好团队,是一门大学问,要目标一致,要有格局,要能够给团队赋能

关于带团队,我自觉惭愧。今年是我带团队的第三年,但是我却深刻体会到了一种无力感。当一个团队的流程理顺了,分工明确了,要怎么让团队不流于形式的工作,不断给自己的团队成员赋能,共同成长,是一个巨大的困难的课题。都说管理是一种博雅艺术,而我像个无知无畏的小孩,摸着石头过河,以为可以靠着孤勇闯出一条路,时至今日,我深知自己离好的管理者还有太大太大的差距。谢谢一路上教会我成长的长辈和领导们,也谢谢一起共同成长的我的团队成员们,虽然跌跌撞撞,但未来可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