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剧文学世界朝夕物语

掉粉再多也要揭开这名人的假面

2018-12-16  本文已影响304人  Sir电影

经常有人说,网红时代改变了一切。

比如以前挣钱靠学习,现在挣钱靠脸靠身材靠聊天。

网红这个万能职业,还让很多新兴职业应运而生。它可以和其他职业做拼贴,比如网红代购、网红演员、网红主播、网红模特、网红奶茶铺……

网红时代,貌似可以无限蔓延。

而改变最大的,应该是年轻人的初心。

之前的每个时代,年轻人向往无数职业。

但现在,一半人都向往当网红。

新华网做过权威调查,这份工作,54%的95后都想做。

如果你因为这个就对未来的年轻人感到悲哀。

Sir劝你大可不必如此……

因为全球的年轻人都值得你唏嘘一把——

《美国摹因》

The American Meme

一部拍美国网红的纪录片。

采访对象,主要是2013年-2015年之间的网红,可以说,是红利期的网红。

都知道,当网红的最大驱动力,就是钱。

网红,可能始于一场意外,却持续于一份丰厚的外快。

都说网红挣钱,到底有多挣?

纪录片里的几位是这样说的。

换算过来,一张照片,至少抵得上人民币30万。

所以理想状况下,一个不错的中产,年薪30万工作30年,也可能不如人家1个月的收入。

你能想象嘛,发几个视频,然后你就能直接退休了?

这个欠揍的表情……

比贩毒走私来得都快,还省下不少成本,关键还不犯法,零风险。

可,凭什么?

不是网红的人,死也想不通。辛辛苦苦熬夜加班一年,还不如人家一条20个字的推文?

价值观被震碎,高等教育全废。

而比起赚钱,网红的人格形态,更让人端小板凳。

比如这位。

一身油脂配脑袋顶上一撮海草,在ins上获得了1050万的粉丝。

此人匪号胖犹太,放我国,就是一个“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的目标用户。

百分之百死肥宅,按咱爸妈的老观念……这孩子咋办哟,对象都找不着。

但在美国,他靠着这造型硬是杀出了一片天。

在照片里,他可不乏女人缘。

拍摄现场,迷死人。

好吧,你说他丑,一点亮点也没有。

可很多人就是看上眼了,真的,多瞅两眼,你就没看出来点可以在《权力的游戏》跑跑野蛮人龙套的意思?

甭管你理不理解吧,人家符合互联网逻辑。

互联网逻辑是这样:

别管背后的原理,反正有流量就有钱。

钱还可以以各种看似反经济学的方式滚钱。

比如他要是开心了,还会给人送钱

发一个推,X月X日在X楼X号房间,等你来拿钱。

你要是信了,那可能就会像这个女孩一样……

一开门,以为自己会被砸死,所以没敢站在地上的标志处。

然后……你就被钱砸爽了。

估计这么玩,流量又要上热搜,又会带来更多的钱。

这点子其实不稀奇,国内不少主播肯定也想这么玩,但怕被封。

可人家在美国这么玩,却受邀参加白宫晚宴,奥巴马现场问妻子,你要不要也把辫子绑成他这样?

美国地大物博,网红其实也分阶层。

比如就有在艺术鉴赏力和社交能力上远远碾压“胖犹太”的网红。

摄影师基里尔。

他的工作其实就是拍照,听上去还蛮正经。

呵呵……拍什么呢?

夜店!

他是这里的王。

在他的国度,酒和奶油要浇在女人身上,然后,大家互舔。

你要说,神经病啊!酒不要钱啊!

可他给出的逻辑很简单,并且,深入骨髓。

夜店,没有人是来听歌的。

都是来买醉,然后找炮友。

可这不是很羞羞难以启齿吗?那就需要点疯狂。

而疯狂,由基里尔专供。

只要美国某城市的夜店,打出他驻场的消息,当晚绝对爆满!

和对“胖犹太”的生理审丑不同。

基里尔让这里的人穿着衣服,却又好像没穿(当然前提是身材够好)。

他说,我从不在清醒的时候和人交谈,只有酒精,才能让人类恢复正常。

如果你已经开始产生反感,那是你没见到下面这些人——

更极端的,为了求一个效果炸裂,人家会挑战生命底线。

有点《蠢蛋搞怪秀》的意思。

是,我们也有,什么生吃蟑螂,生吃狼心,玩惊险的交通事故……各种舍命博点击。

观众每看到一个奇观,背后可能都是伤害。

我们真需要这种刺激嘛?

当我们深陷其中,我们会不会忘记真正有价值的快乐是什么?

很可惜,在手指划动手机屏幕时,不管你什么学历什么智商,你的感官都是茫然而被动的。

此时你调动的情绪和思考,甚至不比一个幼儿园小孩强多少。

看着看着,你可能就抛弃了思辨,抛弃了修养,成为简单的只会宣泄情绪的低级生物。

就像纪录片开头所说,我们在嗑药,药的名字叫“点赞”。

同样利用生理刺激,艾米丽·拉塔考斯基还算相对温和。

一个大美妞。

2013年她在youtube有过一次全裸出镜。

于是一下子走红,推特至今都有1900万粉丝。

然而,裸露没有成为她之后主打的标签。

上过杂志封面,也并不靠剥削自己肉体。

她更多的,是活出了女人的小主张。

当然也有“条件”不如她的。

布兰妮·弗尔兰。

用扮丑的模样,倾吐生活中真实的丑陋。

用新一点的思维来解释:

就是一个以自嘲为主业的、搞笑喜剧演员。

不少国内网红模仿过她,可称网红中的网红。

因此,她也入选了2015年《时代杂志》年度30大互联网影响力人物榜单

对,她就站正中间。

你可能想知道,这么爱笑,应该成长得很幸福吧?

可是当她回忆童年,却想起一大段被不断孤立、霸凌的经历。

科技的发展让她有机会做回自己,互联网的界限,也是某种对网红个体的隔离保护。

不论是大美妞还是怪咖女,网红确实让她们收获了钱,以及自由。

来,聊一个基础问题。

为什么人们喜欢网红?

1、窥私欲,有。

2、奇观,有。

3、打发碎片时间,有。

可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是某种自我不满

网红的粉丝,大多在现实中束手束脚。网红,充当了粉丝的情感投射。

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对能做到的人会表示认可、敬意、喜爱;当然也可能表达鄙视、讨厌、憎恶……可这,依然可能是一种自我不满的投射。

Sir觉得,不论这种追随会结出什么心情果实,我们最需要小心的是:

追网红让我们减弱了自我思考的动力,所以我们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自我不满足。

(是的Sir大学学的就是心理学)

来,让本片最大笔墨介绍的人物粉末登场,因为她,堪称美国网红界的鼻祖——

你已经快忘了的帕里斯·希尔顿

出身名门望族,家财万贯。却因放肆的照片,和火爆网络的性爱视频,成为第一代“美队”。

……美国网红大队。

她积攒了半辈子的封面。

出门走哪都是摄像机快门声伴奏。

金·卡戴珊,当年还是希尔顿的实习生。

粉丝们把这个没有童年阴影,没有生活压力,却和如今网红们殊途同归的女人,想象成耶稣。

她偶尔也会认为自己真的是耶稣,觉得给很多人带去了治愈的圣光。

当然,人越往上走,就一定会遇到连财富和颜值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初不雅视频流传后,她一度想自杀。

但痛定思痛后,她反而借机发挥,用女性优势强势回归……你们不就这么想我的吗?给你。

Sir相信她并不那么乐在其中。

就像基里尔也同样厌倦了那份夜店里声色犬马人人艳羡的工作。

说实话,他说自己在咬牙苦撑。

那么, 为什么网红们这么卖力,这么喜欢扮丑、扮蠢,牺牲色相甚至自我伤害?

因为网红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隐忧,那就是:

我什么时候会不红?

网红们的主要困境,恰恰是对“淘汰”太自知。

网红真正的焦虑,是没人能够一直红下去。

任何一种人生都有高峰低谷,但对网红来说,可能就是几天的事。

这绝不是一份安稳的职业,比如在短期内快速积累财富,追求提升阶级的资本。

至于成本?你有多少,你掏多少。

当网红的目的,是为了再也不当网红。

所以在电影的结尾,网红们说出了心声。

胖犹太决定把卖酒当事业,不再把粉丝当衣食父母。

布兰妮·弗尔兰决定不再在乎粉丝,丢粉就丢吧,我得顾一顾我自己的幸福。

甚至连希尔顿也在不断开发自己的剩余价值。

做演员不行,那就卖脸嘛——在“反表演”的虚拟现实领域,她把网红姿态的面部物理逻辑,留给了世人。

网红的生命是短暂的,但长江后浪推前浪。

安迪·沃霍尔在40年前就说过,“将来,每个人都可以在全世界出名15分钟。”

当时听起来挺美,现在听起来挺惨。

网红、热点、以及这时代的各种焦虑,其实和生命周期很像。

热点加速从我们身边消失。一波波的焦虑刚出生、没解决,就已经被新一波焦虑替代。

不知道这篇文章的读者,有没有一半人想成为网红。

是,成本低,门槛低,长得漂亮有特技,年轻为什么不赚一把呢。

可你要注意哦,今天这篇提到的网红,之所以还有选择未来的权利,因为他们曾是金字塔顶层。

而在网红生态的下几层,很多年轻人只是在20岁左右放纵了一把,到了30岁已经错失了成长,和进入稳妥职业的良机。

选择这条路,就是一场豪赌。

在走上赌桌之前,你以为看见的是天堂,但那只是天堂死过很多次的模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