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

《至味清欢》索真

2021-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索真

   

    在我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生活在外婆身边,到了10多岁才辗转到母亲身边生活,10岁前的儿时记忆满满。犹如是我生命的诗行,生活在山城水国的漾濞江畔,外婆身边那是一抹永久的回忆。特别是在我的味蕾记忆中,充盈着外婆那手饭菜扑鼻的香味,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已经植入到了我的味觉细胞内,永久的形成了味觉记忆的密码。对外婆的思念,我写过了许多文字,以期表达对外婆眷恋的情怀,祖孙间也总是有倾述不完的情感故事。外婆因病伤体,在年逾古稀时就离我们而去,我对外婆的回忆是深刻的,是永续无怀的,以至到现在中年的岁数了,对外婆还是有一种精神上的依赖,内心的呼唤。每当我内心孤独时,耳边似乎有外婆软糯绵柔的声音在呼唤我。每当我步履蹒跚,前行犹豫时,冥冥中内心感觉外婆在给我一些力量。在我波澜不惊的人生道路上,也经历过一些惯常的人生际遇,每每有一些楚痛和顺意,在梦境中外婆都会陪着我,内心不顺意时给我些许的安慰,做可口的饭菜给我。事业上有收获时,在梦境中总有外婆陪我一同分享。外婆那慈爱的微笑,一次又一次在我美好的梦境中出现。

  每年到了回族的斋月,我就有书写缅怀外婆故事的冲动,我对外婆有着无限的回忆,特别是斋月里讲不完的故事。

小时候,每到回族斋月,我就听外婆讲,“到斋月了,死去的亲人都要回家了,家中不能门窗紧闭,关门闭户,要把家里打扫得亮亮堂堂。要有经声气,要请阿訇到家念经,要封斋做好事”。外婆是这么讲给我听,也是这么认认真真去做,斋月里外婆都要封满30天的斋。封斋是每一位有笃定信仰的人应做的个人功修,每天在黎明开亮前吃饱喝足,封斋后心有所诚,不吃不饮,不打诳语,不有夫妻生活,生活洁净,心灵洁净,到了黄昏红霞落日后才能开斋畅饮,享受美食。这样每天的斋戒功修全凭个人的自觉自愿,没有谁来监督。

在斋月里,外婆凭她内心的举念,做该做的善功,扶贫济困,施散乜特。遵循着她内心信仰的笃定,完善着她的斋功善行。每天黎明即起,生火烧水做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般县城居民做饭烧水都还是用柴灶、碳炉子。烧壶开水,做一顿饭都很费时,需要很长时间。斋月早起做封斋饭,做封斋饭是有时限的。每天做封斋饭,外婆头天晚上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备好食材,把灶膛内的余火用灶灰焖好,保持好炉膛的温度。第二天早起,就很容易把炉火烧起,着手烹制封斋菜饭。当外婆在黑夜中就着灶膛内火焰的余光,炉灶内传递的热量尽心烹制饭菜,蒸饭、炒菜、煮汤,一一展开,创作着外婆生活变奏的诗行,我还在睡梦中寻找食物的烹香。

  背景中,漾江边的吊脚楼,在寂静的夜色中,清风阵阵袭来,吹拂着漾江畔古榕树婆娑的树叶,发出阵阵的摩挲声交织着江水湍急,划破黎明时的寂静,迎着时隐时现照射在江面上的月光,流动湍急的江水变换着不同形状的波浪。波涛声,树叶的摩挲声,夜行禽鸟的鸣叫声,一股脑交织在一起也到是给寂静黑夜增添了一些生动的灵气。此时,外婆已经排除一切杂念,静静地安排封斋的饭食,每一顿饭菜做好,外婆都会给我留足一份,中午放学就能吃上可口的午饭。

  外婆所做的家常小菜,烹制精细,色香味美。在做菜上,外婆能把食材用到极致,不轻易丢弃一点食材,有着物尽其用,料用其益。在那种物资稀缺,商品流通不畅,食材单一的年代,外婆变换着烹制食物方法,变化花样做出不同味道的美食。实让我能满足口腹之福,多年后回想起,外婆对食物为什么那么认真?才有了些答案。这缘于外婆内心的精神信仰,缘于一辈子信守的生活准则,家风传承的赓续。

外婆对食物的追求来自于她内心的敬畏,民以食为天这是人类的普世价值,一家之长,为老少一家人的吃筹划,如何吃饱、吃好,似乎这就是外婆毕生地追求。我5、6岁时的模糊记忆中,那个时候曾外婆还在世,全家老小6口人吃饭,几个舅舅和我父母在外地工作,外婆家中就靠外婆在合作商店当营业员的微薄收入,姨孃贴补家用,父亲寄给外婆一点抚养费。外婆就靠这么一点有限的收入上养老下养少,筹划一家人的每日三餐,人间至味是清欢,那时外婆做的菜饭还是那么有滋有味。

                  牛干巴炒饭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刚好是青少年年龄阶段,玩兴大,上山打鸟下河摸虾,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都感觉到肚子饿。粮食副食品都要凭票供应,平时商店里很难买到可心的糕点零食,可外婆对我的疼爱确从未减少,每天都要给我变化花样做美味可口的晌饭。我深深记得,每天下午3点左右外婆会给做好晌饭,有松软香味扑鼻的牛干巴炒饭,牛干巴炒饭至今是我的最爱,多年后我把这种口味的爱好传递给儿子了,儿子上小学时就爱上了牛干巴炒饭。牛干巴炒饭既实惠又简单, 外婆每次炒给我的那一碗炒饭,出锅盛在一青花土碗中。牛干巴、米饭、小葱、核桃油搅和在一起,在碳火炉子上架一口小铁锅,铁锅烧热到一定温度,注入一些核桃油,稍许再把预先准备好的牛干巴丝在热油里翻炒,待牛干巴冒出阵阵肉香, 把冷饭倒进锅里温火慢慢翻炒,待牛干巴浓郁的肉香沁入米饭內,起锅前撒入一把切好的小葱,翻炒稍许,小葱的清香混入干巴饭香中时即可起锅。慢慢一缕淡淡香气袅袅升腾,直往我鼻孔钻。我赶快耸耸鼻,深吸一口气,顿时肚子里响起“咕咕”的叫声。拿起白瓷调羹,什么也不顾了,一勺一勺径直往嘴里送。瞬间,米饭入味的软糯,牛干巴厚重的香味,小葱的清香,满口慰抚。

在这里文字的表述,我头头是道。这样一碗简单的牛干巴炒饭,多年后我不管是自己做还是到星级饭店里吃,就是没有外婆那种味道。反复揣摩觉着应该是那一碗朴素的冷饭。外婆做的炒饭所用的冷饭既松散又软糯,牛干巴也是很地道的。

吃过外婆做的菜饭,我总是感受到沁人心脾的满足,擦擦油亮的嘴巴,仰着头对外婆说,阿奶做的菜太好吃了!

外婆摸着我的头对我说:“阿华!你知道菜好吃是靠什么嘛?”

“认不得!”我懵懂地摇摇头。

“做菜要和过日子一样啊,要认真、精细、用心,要会搭配味道,苦味酸味吃到嘴里要变成香味。”

多年之后,想起已逝的外婆,脑际间回想起,以上外婆的这段对话,总觉不是简单做菜的道理,似乎诠释了一种做人做事的准则。

                      宰牛菜

菜牛的育肥,出栏宰杀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对回族来说可能延续了近千年了。为了吃满足果腹的需求,人们在吃方面下的功夫,那可叫做绞尽脑汁。特别是在没有冰箱冷藏保鲜的年代,一年要吃肉食,补充蛋白能量。就要靠育肥菜牛,每年至少要并伙宰一条菜牛,蓄存好一年的牛干巴、牛油、能吃的骨头下水杂碎。小时候在外婆家,每年到宰菜牛的这一天,是我最高兴愉快的一天。这一天,小孩不用做任何事情,但能放松了的撒野,疯玩确还能足够的满足肉欲。大人们已经无遐顾及我了,几天就开始忙碌,在正式动刀宰菜牛这一天,心神都放在牛的身上,如若是并伙,那更是费尽心力,关注到牛身上的每一块肉,每一根骨头。

在那种为吃奔波的日子,油脂最金贵的,一条菜牛宰了,宰牛师傅把牛解剖好。外婆最关心的是有出了多少斤牛油,听到宰牛师傅报的数字,外婆在心里盘算一阵,才露出她满意的笑容。每年育肥一条菜牛,到出栏宰杀时,外婆心里都有个大致的估算:出多少斤肉、多少斤油。牛油达不到预估的斤头,说明养牛成本相对要高,一年到头不划算。听到满意的报数,说明这条牛肥壮,有斤头养的好成本低。一条菜牛宰了就是为了吃,宰牛这天同样要宴请亲朋好友,款待宰牛师傅,分享一年的幸福。第一天的宰牛饭最诱人,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午餐时款待杀牛师傅的那餐“腰肝饭”,这餐饭很简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标准的四菜一汤。四个菜的配搭就体现快而简单,因为杀牛后,宰牛师傅要动手解剖全牛,分部位把牛解剖出来,把牛下水收拾干净,以备主人家晚饭宴请宾客之用,宴客的的七碗八碟才是宰牛这一天的重头戏。所以午餐这一歺饭略显简单,一般就两素两荤一个汤菜,不管怎么搭配炒牛肝是万万少不的,习惯就把这一餐饭称作“腰肝饭”。

炒腰肝,实际没有炒腰而是炒肝,炒腰肝这道菜看似很简单,确是最考厨师刀功和火候把握的能力。宰菜牛这一天,外婆做的炒腰肝最滑顺入味,是下饭的极品菜。在炒肝时外婆早早就把所有配料,葱、姜洗净切好,在牛屠宰完成,血净放干,宰牛师傅把牛开膛后取出肝脏,外婆就拿到切肉的砧板上开始收拾。一笼肝还冒着热气,躺在砧板上殷红发亮。外婆举刀似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片刻间,一副牛肝就剔除那些皮膜、筋络,切成薄片。铁锅里注入适量菜油,再切一些鲜牛油,在菜油里翻炒片刻,当牛油发出香味时,把事先预备好的姜丝、葱段、红椒倒进锅里翻炒少许,把切好的薄片牛肝倒入大火爆炒,加盐、花椒,再翻炒片刻,起锅前加少许提味的酱油,即可起锅入盘。

另外三道配菜分别是,腌菜炒牛肉、素炒洋芋片、油淋莴笋或是炝黄瓜,加一个青菜芋头汤或是东瓜豆米汤。

这些菜都是家常小菜,寻常人家都喜欢吃。这么多年我也喜欢做这几个菜,可是不管怎么想办法做,都没有外婆家宰菜牛时那种味道了。我最记得宰牛要用的腌菜,外婆一个月前就准备了,在街子天时挑选上好的山萝卜、大青菜,这萝卜、青菜一定要山区彝族家卖的,萝卜、青菜洗净,萝卜切成细丝待用,青菜晒凉一天一夜去水气切成段。后把萝卜丝、青菜段混合在一切,在一个大簸箕里加盐、辣椒粉、茴香粉充分拌匀,装入土陶瓶充分压实不让空气渗入,数日后就是酸香可口的酸腌菜。外婆做的酸腌菜还微微带有一点回甜味,外婆做酸腌菜,我记住了过程,记住了所用食材,更记住了酸甜可口的味道,可我从没有实践过,更不知道做这种萝卜酸菜的配比。

宰牛这一天,外婆用她预备的萝卜酸菜同刚割下来的里脊牛肉爆炒,加少许姜丝和葱段,至今想起还是垂涎欲滴。那种牛肉固有的嫩滑香甜加上萝卜酸菜恰到好处的酸爽,激发出酸香味,瞬间胃口大开。

一碗热腾腾的米饭配上这样几勺酸菜炒肉,吃起来会稍稍有点失态,不管不顾,盯着那腌菜炒肉片刻,嗅着酸香味。很快,额头冒汗,满脸通红,碟子底的油汁都会被我最后收拾,拌米饭一一下肚。

漾濞话简洁、扎实:“哈哈!腌菜炒肉攒劲!”

宰牛菜虽是简单,外婆烹制时极是精细,加上料精味是更足了。这些极简单的当家菜,多年后我常吃,自己也学着外婆的手艺常做,可是确是找不回当年的那个味道了。

时下生活关景,大都不用再为吃穿奔波了,餐桌上的丰盛已经让我们应接不遐,吃鱼吃肉甚至海鲜鲍鱼都是很平常的事了。人们大都为营养过甚发愁,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生态环保成为餐桌上标配和追求。如今城市什么化在改变着中国,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势不可当。人们都在寻找那种原汁原味的地道口味,寻找灯红酒绿,追逐时髦讲排场的“狂欢”中一种远离喧嚣的“清欢”和朴素。不管怎么说,以心做事终就是一种永恒。宰牛菜是极简单、快捷、甜美有味,这跟外婆用心做事,善待食材,物尽其用的环保理念是分不开的。

在中国文人学士中,苏东坡最令我敬佩,东坡先生一生在政治上没有得意过。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确成了美食大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杭州府任上时,元祐五年仲夏,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給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一切片成方块,烧得红酥肉,然后分送到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苏东坡诗词中有,“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样的诗句就是对粗茶谈饭最有艺术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恬淡生活,素味清茶的一种哲思。生活是多样性的,由不得个人去设定和奢望,只有适应于客观环境,在既有的生活环境中求得安然,以平和的心态善待一切,用心去营造美好。

多年后,回想起这也就是外婆教会的,既是一种人生理念,也是对烹制食物菜肴的态度。有了这种坦然,认真细致的生活态度,一切有滋有味的珍馐佳肴皆有可能。人间有味是清欢定伴随左右,人生的真正滋味,唯有静者才能尝得出。只有淡然而面对纷繁事情,宠辱不惊地正视自己的生活,才能收获得更加美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