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回事,你怎么看?
如今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大平台上有数以万计的小白涌进来,纷纷抱着看一看、试一试的态度,加入各种小组,学习各种写作课程。期望能像弘丹、彭小六他们那样在平台上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眼中的逆袭者。
但是离开了手机,离开了平台,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真正将写作融入生活,静心对待写作呢?
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这本书,就带给我们一些全新的认知。
写作这回事,你怎么看?作者在书中阐述了自己与写作相伴的一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名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走向巅峰。
随手记录写作经历
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阐述了自己少年、青年、成年后每一个阶段的写作历程。
童年时代与图书陪伴,一年级时写了四个科幻故事。受哥哥的影响,以每个故事2.5美分的价格一共卖了一元钱,从而开启稚嫩的写作人生。
在之后的成长中,陆续不停地写,不停地收到退稿,但是斯蒂芬.金没有气馁,期间要感谢他有一位支持写作的好妈妈。
16岁时,作者和他的哥哥在一次观看完恐怖电影《陷阱与钟摆》后 ,突发奇想竟将这部电影改编成小说版,利用地下室的滚筒印刷机,印出了40册的双面书,配上精心设计的漂亮封面,尤其是在右上角煞有其事的“VIB出版”标注(非常重要的书)。
这次售卖成功,居然成了学校第一本畅销书,结果被校长训斥,要求退还钱。尽管如此,作者的写作激情还是被正式激发出来。
在当年的暑假,他的原创故事《星际生物入侵》再度卖光。
高中时,他成了几家报刊的编辑,在《乡村呕吐》上吐槽、讽刺了校长,老师。可以说狂野和极端保守主义,就像两股发丝一样,被编织在他的性格里。
高中结束时,为了生计他在一家条件简陋的印染厂工作。创作了《墓地轮班》,在清洗女洗浴室时写出了《魔女嘉莉》,由此获得不菲的收入,正式开启了成功的写作人生。
这一部分中,作者介绍了自己的写作成长经历。因为写作,改善了作者的窘况。因为喜爱,写作才会一直持续下去。
谈谈写作
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自己创作时用到的方法。
写作工具的第一层:词汇和语法
词是构成句子的核心要素。斯蒂芬.金主张,“用你想到的第一个词,只要这个词适宜并且生动即可。”既然无法确定你用的词是不是最好的,那么干脆就选第一个蹦出来的。
句子只需要名词和动词,名词和动词组合起来永远简洁正确。“少即是多”就是这个道理。
界定对话的最好方式是“某某说”,比如,她说,他说。
例如:“把它放下!”她叫到。
“还给我”他哀求,“那是我的!”
“别傻了,金克尔。”乌克金说。在这三句话里,“叫道”、“哀求”和“说”都是用于界定对话的动词。
作者崇尚简约的语法和语言风格,认为名词+动词、减少副词修饰和被动语态,是掌握语言节奏最好的方法。越多的叙述,没有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反而将表达的途径变得狭窄。
第二层:段落
段落是体现节奏的快慢。
说明文的段落可以(并且应该)简洁。注意段落是如何自然流动的,故事的转折和节奏决定段落的起承转合。
小说的段落结构并没有这么清晰——段落构成小说的节奏,但并非小说的真正旋律。你读、写小说越多,就越会发现,段落是自动形成的。
第三层:修改
海明威说:“一切初稿都是狗屎。”
美国知名小说家约翰.欧文说:“修改是编辑的灵魂,作为一个小说家改写占了我人生的3/4。”
斯蒂芬.金说:“大多数的修改,都是删减,目的在于加快故事节奏,第二稿=初稿✘90%。”
在本书中,作者就修改举了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子,拿初稿和修改稿来对比,即使再没有写作功底的人,也可以看出修改后的精炼和精彩。
由此可见修改的重要性。
谈谈生活
这一部分,作者重点讲述自己车祸后的生活。在一次散步途中遭遇卡车碰撞,差点失去生命——严重粉碎性骨折。在无法走路,连坐着都是一种奢侈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写作,在写作中找到精神寄托,真正成为写作界的佼佼者,生命的幸运儿。
他说,我不是为了挣钱而去写作,但是因为写作而带来的生活的改变,却影响了一生。
书的最后,作者详细的列出了自己看过的两百多本书,并且一再告诫读者:一定要多读多写。
最后,借用斯蒂芬金给大家的特许证送给大家:
“你可以写你该去写,而且你如果是足够勇敢,已经开始写了,就要坚持写下去。写作跟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这水免费,所以畅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