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词,感悟人生,解决问题。
今日朗读唐诗时候,看到这一句话,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读到这里,一下子想起了《易经》蒙卦第四的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而这个卦也同时告诉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蒙以养正。
孟母三迁,说的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了孟子的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
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
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起决定作用。
同时也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想起来我家发生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城禹对我说,要在家里吃过早饭后去幼儿园,我说不可以。
城禹接着说,我们班很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吃过早饭后去的幼儿园。
确实,淄博这里幼儿园,所有幼儿早饭午饭都在幼儿园吃的,餐费跟学费一起上交的。
受班内其他小朋友影响,城禹也想在家里吃过早饭后再去幼儿园。
我没同意。
我引导城禹认识到在幼儿园吃早饭是交了餐费的,不在幼儿园吃早饭,那餐费是退不了的。同时交了餐费,不在幼儿园吃早饭的,那不也是浪费吗?(除非是全天不在幼儿园,才退餐费。)
同时也引导城禹认识到幼儿园纪律。
这次交流后,城禹没有再嚷嚷着过在家里吃饭。
很好引导吧?
其实背后需要下功夫,引导得当,才能我和城禹皆大欢喜。
从这件小事,想到孟母三迁,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容小视。
也通过这件小事,让我再次深刻认识到从小给孩子学习经典的重要性,因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当然我没办法做到孟母三迁,同时我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让经典指引我们正面解决环境中带来的一些问题。
学习经典不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嘛?
如果我们相处的环境,每个家庭都能学习国学经典,那该有多好。
每个家庭的家道正,就能换来社会和谐。
这么说,好像不现实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只能默默做好自己,慢慢影响身边人。
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当然环境虽重要,但养正孩子的教育内容更重要。
用墨悲丝染的故事说下《易经》告诉我们教育的孩子的内容选择有多重要吧。
话说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色。
任凭你怎样漂洗,也无法再将染色丝恢复生丝的本色了。
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
这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教育内容要慎始。
而几千年的《易经》早告诉我们教育的内容是什么了。
《易经》第三卦讲的非常清楚,要培养大结构的人才,只有一条路,“君子以经纶”。而且指明,“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什么意思呢?
小时候学习,并不是小时候应用,只管把这个世界最高级的东西学习好,长大就有建侯之功。
讲个故事来帮助理解上面的意思。
竹子用4年的时间长了3cm ,我们在4年时间里做了什么呢?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
仅仅长了3cm
在第五年开始
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
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
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
多少人
没熬过那三厘米
其实育儿路上,更需要储备。
有句话叫做“大道为简”,
国学其实是人类对大自然最简单质朴的认知和总结。
学习国学可以慢慢从这些最质朴的认知中找到生活工作中难以解决的各种思想问题。
从而获得对世界观和价值观获得开明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