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变现|版权|知识付费

随手授权和被劫持的隐私

2017-01-03  本文已影响32人  江南阴雨

如果你有使用过安卓手机的经历,在安卓机上安装APP时,都需要先授权APP获取隐私权限,当然,如无特殊情况,一般都会同意。

因为不同意就没办法继续使用,权衡利弊之后,就得选择一个利益平衡的中间点:既能使用服务,又不至于泄露更多的隐私。

如果每个APP都遇到这种情况,多了之后难免会麻木,随手点击同意,已是常态。

一、阳光下的隐私获取

安卓在这方面做得差,特别是googleplay无法访问之后,国内厂商在隐私方面的控制,简直是灾难。一个用于指路导航的百度地图居然要通讯录,短信,电话等全部权限;相比之下,苹果在这方面则控制得比较好,并且可以手动取消权限,稍稍有点心理安慰。

这只是众多常见的,获取隐私一种很平常的方式,而且只是之一。即使在这方面,你不给隐私授权,也不代表在其他方面无法获取,在我国贩卖信息泛滥成灾的情况下,有太多渠道获取你的隐私信息。快递,会员卡,甚至是国家机构的数据,比如之前流出来的开房数据。

在网上混,迟早是要还的,只要上网就会留下痕迹,有痕迹就会有数据,有数据就会涉及隐私。

比如注册,以前一般都提供邮箱注册,现在因为移动的便捷性,越来越多的网站、APP、服务只有手机注册一项了,连选择权都没有。手机的隐私性不知比邮箱多了多少个量级,而现在大部分网站已经强制使用了,用户也已经习惯了。比如你想外卖订餐,第一步你的手机号就泄露出去了,没有其他选择。

还有各种公司的实名认证,导致身份证信息直接暴露。比如最近很火爆的共享自行车,不仅要实名提供身份证,而且要手机号,还要交押金。其实从安全和追赃的角度看,身份证用处并不太大,有押金一项就足够自行车的赔偿了。

面对这种情况,你说,你是保护隐私还是享受服务?

更有一种情况,在打折券的领取、奖品领取、签到领奖品等等,跟直接利益相关的时候,放弃隐私就更成为一种常态。手机、姓名、住址、微信、身份证号无所不要。

有些企业在面试的时候,也会要求填写家人信息,还有家人详细的联系方式,工作情况等等,这些也很无奈。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企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光明正大的获取你的私人信息。有些强制要,有些用利益诱惑,但最终都剑指个人隐私信息。

二、被各种方式劫持的隐私

如果被光明正大的要求提供隐私,至少平常人还可以通过放弃一些东西,来规避一下。但是通过网络劫持隐私,则让绝大多数人无法避免,除了专业黑客技术人员外,基本上都沦陷了。

每次我在公司电脑上搜索内容或物品后的几分钟后,手机上就会出现相关的购物推荐,此时浏览器没登陆帐户,使用的也不是同一个WIFI,有交集的部分就是已经被安装到电脑上那几个软件。是谁,在不停监控我的浏览纪录并分析,再把它卖给第三方广告公司?心里有数,但我也无可耐何。

让浏览器追踪用户的使用习惯,原本是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却变成了收集习惯,提供更精准广告的手段,哪怕你禁止追踪也没有用。

电脑中安装的各种客户端,都在后台疯狂地获取用户的数据,前几年暴出的360后台收集数据事件,可谓证据确凿。但短短几个月后,大部分人已经忘记这茬了,因为相对于更好的服务,放弃点隐私也没什么。

后来更多的软件被暴出在后台收集用户隐私,有的光明正大告知,不过也不会有人注意这些条款;有的偷偷运行,默默处理,神不知鬼不觉。甚至后来发展到通过WIFI也在获取使用者的隐私数据。

三、隐私有什么用处

那么拿到那么多用户的隐私,究竟有什么用呢?

从小的方面说,可以直接转手贩卖给第三方,谋求短期利益。而且这个获利,绝不是一点点小利。

再往大一方面说,可以用来实施犯罪活动,一些高级的诈骗手法,已经抛弃了瞎蒙的初级手法,开始了信息获取与分析,命中率更高。

再往大的方向说,这些都算作是数据,而很多数据集合,就能成为现在流行的大数据,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所欲为。更重要的是,这种数据级的运用,是正当合法合规的。

一方面大数据提供了精准的算法,可以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比如亚马逊有个技术,可以分析你的购物和使用形为,然后预测你即将购买的物品,提前将物品调到离你最近的仓库,等待你下单。

另一方面,有了大数据,可以更好地对客户实行更合适的定价策略,我在另一篇文章《免费,在网上混总是要还的》也说过一些,感兴趣的可以回去看下。

许多人觉得大数据离自己还很远,应用也不广泛,但实际上是很近的。有一天早晨,我发布了一个希望健身的动态后,当天下午就有健身房打电话推销健身私教课,这说明有某种机制在抓取数据,而且还能与我的联系信息匹配,之后发送给第三方,让他们尽快的找到我,这种数据与信息的大数据关联,细思极恐。

这些应该都是机器正在做的事,并且已经在实际中运用了。

基于此,我很担心“他们”在看到我买了安全锁之后,判断家里可能有贵重物品,从而把我的地址卖给偷窃公司。

四、如何解决?

既然掌握隐私,就等于掌握你的所有形为,等于你在这些公司面前都是透明人,可以任人宰割。

那么如何避免自己陷入这种境地?我分析了大部分方法后,比如不对APP授权、不提供敏感信息、快递地址也使用假地址、靠联系方式收货等等,我依然非常悲观。

这些方法不是不能办到,而是办到了之后,生活质量会大下降,最方便的服务,可能都再也没办法享受到了。

与损失的利益相比,现在隐私的危害还不那么明显,自然应该选择利益与便捷。一方面希望以后这方面能有行业标准来保护用户,另一方面也得靠用户的自我觉醒,促使商家将保护隐私作为一项竞争力,达到优胜劣汰。让市场自然淘汰掉那些获取隐私的企业,让更规范的企业上位。

题图:geralt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转载:本文禁止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获取:如若不信(ruruobuxin)

对于隐私的沦陷,我没有建议,要获取服务方便只能舍弃一些东西。大公司尚且如此随意的获取信息,小公司和专门的营销公司更肆无忌惮了,他们真正做到了无孔不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