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关于儿童教育,我们还有多少路要走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15人  何不诗酒趁年华

一想到孩子,首先想到的词都是纯洁美好,天真无邪之类的词。想到我们自己的童年,也往往都是美好的。时代在变化,针对孩子的教育也在变化,伴随儿童早熟化的不断深化,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不文明,讲脏话

在某小学做志愿的过程中,两个五年级的小孩子,可能一直有什么矛盾吧。甲小朋友说某某某不要脸,被乙小朋友听到了,然后两个人开始互相谩骂对方,言语中不断爆粗口。要不是听着他们尚且稚嫩的口吻,我都以为这是在某个菜市场的市民争端。两个五年级的小孩子,居然张嘴就是一些连我都不敢说的脏话,而且从他们说话的熟练度来看,这些脏话应该经常说。我以为,不说脏话,应该是每个孩子从小都应该受到的教育。可是,就在这样一所看起来还不错的学校,孩子却张口脏话,真的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究其原因,一,家长言传身教不到位。不少家长自身素质尚需提高,平日里脏话不断,小孩子分辨是非能力不够,模仿能力强,不免会学到一些脏话。

其次,通讯网络信息发达,不少孩子经常上网,也从网上学到了那些网友经常用到的脏话。同时小孩子爱看动画片,但是动画片中也存在着一些粗俗的话语,而这些都非常容易招来孩子们的模仿。其三,孩子间的相互传递作用。不少孩子最初是不讲脏话的,但是当周围的同学都开始讲脏话,并且以此为荣的时候,许多小孩子为了合群,也开始去讲脏话,久而久之在同学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讲脏话的氛围。

搞小团体,存在校园欺凌

很多学生喜欢拉帮结派。比如成绩好的结成团体歧视某个差生,又比如几个男生一起排斥某个球踢得差的男生,女生一起疏远某个男生们都很喜欢的女生,诸如此种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团体。

很多学生为了迎合加入这些小团体,开始做着各种迎合的行为,比如给他们送礼物,和他们一起排斥某个同学。一群小小的孩子,竟然做着各种社会人的行为,简直不敢相信。像很多美国电影中的校园暴力欺凌时间,在中国的学校,其实是看不到的,因为有着学校家长的各种保护监管。校园欺凌,更多地以一种冷暴力的形式出现,比如在小组活动中都拒绝某个同学加入小组,打球永远拒绝某个同学参加。而这些被欺凌孤立的同学往往性格比较孤僻或者成绩较差,老师也会偏好那些成绩好或者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而往往忽略了这些被孤立同学的需求,甚至在很多时候无形中成为了欺凌者德帮凶。很多人的被孤立,往往是首先于老师的批评羞辱,很多同学的想法就是,被老师批评的都是坏学生。出于对老师的尊崇,从而开始群体性地去孤立他,而老师对此往往熟视无睹。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心理也开始出现变态扭曲。

有意思的一点是,很多被欺凌的孩子,当他们看到其他孩子被欺凌的时候,往往不是伸出援手,而是加入到欺凌他人的队伍中。而这,往往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恶性循环。那就是,一个被欺凌的孩子,和那些同学一起,去欺凌另一个孩子,并且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来加入他们的小团体。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也是被欺凌的一分子,也没有想过帮助被欺凌的同学。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反抗欺凌,这样的想法,没有在他们的脑子中出现过。他们总是想着千方万法,加入到小团体,改变自己受欺凌的地位。,却对于其他受欺凌的同学,一样地嗤之以鼻。鲁迅说,弱者挥刀,施向更弱者。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入木三分。

我们的学校和家长对于小学生的身体保护已经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上海的很多小学放学时,门口都有特警保护。还没到放学时,门口早就挤满了焦急等待的家长,学校附近的交通也实施管制。每个班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为首的举着写着班级名的牌子,一个班一个班的出来,然后安全送到家长的怀中。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放学时间,避开校园拥堵,更加确保了每一个孩子的安全。可以说,我们的学校对于孩子的身体安全保护,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想起我的小时候,放学都是自己回家,不过长大到现在,好想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相比较对孩子身体上的保护,对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却常常被忽视。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展成长的重要时期,儿童心理人格的健全与否,关系到此后人生道路能否正确发展。很难想象,一个心理问题重重的孩子,能过获得真正快乐的人生

在中国,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长,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数量越来越多,恰恰也说明了心理教育的长期缺乏。我们的学校,从来不缺乏知识教育,我们缺乏的是软性的看不见的心理教育,而这种教育的好坏,从来不体现在试卷和成绩上,在这个唯分数论的时代,自然也不会为人所看重。短期来看,确实看不出太多消极影响,老师也不会去在意,毕竟写在纸上的课程成绩才是他们评职称,求晋升的依据。老师不是天使,老师也是人,也更加愿意去做符合自己利益的事。心理教育的缺失,对老师来说,没什么影响,毕竟他们只有把课教好,把成绩提上来,自己才能获得更多的名声与利益。对于老师来说,教育出一群健康快乐的孩子远不如教育出一群成绩优异的孩子更为重要。可是孩子还小,他们还有很多的时间去追求优秀,但是对于他们健康人格心理的培养,却刻不容缓,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不良和畸形的心理一旦养成,也很难根除。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相比较追求优异的成绩,我们更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美好公平的生活环境,教会他们去关爱他人,消除歧视,教他们养成健康平等的人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