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自觉的孩子(2)

2022-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征途漫漫学会悦纳

培养一个自觉的孩子,用这7个心理学法则,效果立竿见影!

03-敢于“慢下来”,孩子才能有好习惯

养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是一个需要倾注大量耐心的过程。过度焦虑、太多催促,只会扰乱孩子成长的节奏,智慧的父母,都拥有敢“慢”下来的勇气。如何才能做到?

首先,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时间表。

用闹钟、手表等工具把时间“视觉化”,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玩玩具,什么时间看书,增强孩子做事情的目的性,尽量保证规律作息。

其次,适当让孩子体会一下磨蹭产生的自然后果。

当他因为磨蹭而导致自然后果,例如迟到等,周围环境的反馈,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应该提高速度。

第三,利用"秩序敏感期"建立好习惯。

叮嘱孩子把玩具放回原处,使用的东西要归类放好,借助孩子对秩序严格需求的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第四,给孩子简单明晰地布置任务。

因为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较差,当你发出一连串的指令,比如“擦桌子、收拾书包、穿鞋、赶紧出门”时,孩子的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快点”,而是“我到底要做哪个?”所以,要把指令清晰化。

04、告诉孩子这4句话,孩子懂得交朋友

交朋友是孩子生命里很重要的主题,他们将在团体生活里学到如何珍惜自己,同时也尊重他人。有的孩子在交友过程中会遇到挫折,比如害怕别人不和自己玩,又或者在关系里过度委曲求全。这个时候就很考验家长的做法了。

情况一:如果孩子感到委屈,要教会孩子懂得选择。

告诉孩子:自己是可以选择朋友的。如果关系不公平,那种朋友是可以放弃的。孩子会明白:友谊是双向的,别人有权力不和你玩,你也有权力拒绝别人的要求。

情况二:如果孩子不愿意出去交朋友,要判断孩子是不是交友不顺。

评估孩子是否缺少应有的社交技能,是否受到不顺利交友经验的影响导致了不敢交友。如果孩子没有结交到朋友,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主动去做。如果有过往不好的经历,更需要父母多多的鼓励和支持,多多的提供机会。

情况三:教会孩子主动一点。

给孩子提供广泛参加群体活动的机会,条件允许的话,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或者鼓励孩子参加某个聚会,并告诉孩子:如果喜欢某个小伙伴,自己可以勇敢邀请对方来自己家玩。

情况四:告诉孩子强大自己,才能收获好的友谊。

一个50分的人很难和90分的人成为朋友。一定要告诉孩子:只有充实自己,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人。正如睿智情商课程中说到的,坚持做好我自己,自然有人喜欢我。

05、掌握这4个技巧,培养出学习好的孩子

“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年级开始分化,四五年级差距拉大。”在教育界,“三年级现象”很出名。不同于一二年级时的“临时冲刺”,三年级对孩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孩子进入高年级后,想让孩子在学习上有稳定的进步,父母要记住这4点。

首先,把目标定得小一点。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形成一个个具体的、可以完成的小任务。比如:一天背下来10个单词。这样,学习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孩子就不会排斥。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完成小目标时,家长记得给予孩子鼓励,或让孩子休息10-15分钟,然后逐渐延长一次性集中做事的时间。大脑感到快乐,才能形成正面的高峰体验。

其次,感到难以进入状态时,可以用视频来学习。文字虽然适合深度学习,但图像和语言组成的视频,是最直观、最接近本能的学习方式。

第三,帮助孩子学着画思维导图。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画思维导图,把书本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把大纲梳理出来。这能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大概的知识框架或目标,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四,学着复述每天学习到的知识。只有当孩子把知识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才真正做到了理解、内化。

06、养成“运动习惯”,收获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

第二,爱运动的孩子,心理素质也会更好。

运动是肌肉的更新换代,也会有各种磕磕绊绊。孩子的意志力,也会因此得到锻炼。而且,儿童在运动后,血清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都会改变,这有利于孩子释放压力、保持快乐。4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过早跑步跳跃,但可以多去公园和游乐场;4-6岁的孩子,需要家长示范如何跑步、跳跃,言传身教中锻炼身体;6岁之后,是孩子培养体育特长的最佳时间,滑雪、游泳、骑车、踢球都不在话下;6-12岁,在家长的榜样作用下,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运动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