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 秋灯琐忆
图片源自豆瓣图书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对于他的闲散时光,一定爱惜非常。
—— 林语堂
01 其书
《秋灯琐忆》此书,尽沈三白之《浮生六记》后走进我的视线。至于缘由,无它,只一条,目睹林语堂先生所谓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性,秋芙。(共两个,另一个是芸娘)
该书是清代浙江钱塘人蒋坦回忆与爱妻关瑛(即秋芙)生活琐事的散文随记。不同于《浮生六记》的是,时秋芙在世,初稿便已完成(算蒋送给妻子的十周年结婚纪念礼物吧)。那年(咸丰二年),蒋坦三十岁,秋芙三十一岁。后五年,秋芙病故。蒋便增补进一些悼亡之词,使得原本美好的回忆录字里行间尽染悲凉之色,书中无不透漏着“怜取眼前人”之意。经年流转,蒋坦四十岁时在太平军兵乱中被困,最终冻饿而亡。
书名之“秋”一字取爱妻秋芙之名无疑。换个角度看,蒋、关二人结缡于七夕,时维孟秋,越十五载,秋芙香消玉殒,蒋增补此书,又遇深秋。即,始于秋,终于秋,如此因缘循环,盖书名之另一层深意耳。
因“琐忆”,遂不以时间线成书,而随意为文,蒋把散落在记忆深处的碎片一点点收集起来,仿佛能听到他说,再多一点。读此书时,如同置身于一个悠闲午后,伴于一慈祥老者身侧,听其娓娓道来,关于秋芙,关于他们的爱情和那些美好。
图片源自网络02 其人
关、蒋故中表亲。二人绕床弄梅,两无嫌猜。蒋家是书香门第,蒋父更是当时颇负盛名的诗人,关家亦如是,据说家中女性出过诗集的便有数人。可以看出,两人倒是门当户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人能够在精神上达到高度契合。或吟诗作对,或品文论人,或抚琴对弈,或游历山川,或会客沽酒共酌。
秋芙可谓才华横溢,通琴棋诗画,是个十足的才女。即使没有《秋灯琐忆》,亦足以凭其才气为人所知,该书后附有夫妇二人诗词百首,才情可见一斑,这显然不同于芸娘。
于琴,半为蒋坦所授,尝弹于夕阳红半楼之上,抑或于正佳秋月夜,奏于苏堤之下,身浸“四山沉烟,星月在水”。
于棋,好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君手谈,或至达旦。曾经跟蒋下棋时,看大势已去,故意让抱在膝上的小狗跳入棋盘搅乱棋局,活泼可爱之意,溢于言表。
于诗书,甚善之。新婚之夜拉着夫君通宵联句。后有“莫道铁为肠,铁肠今也伤”之句。颇具审美情趣,尝自制澄心笺纸,该纸表面泛着银光闪闪的蔚绿之光。又,学书为晋唐格,字迹秀媚可人。如此搭配可谓相得益彰。
于画,喜绘牡丹,而下笔颇自矜重,活色生香,遂入南田之室。
秋芙是典型的江南女子,情感细腻,常有悲秋伤春之意,读到这些总让我想起黛玉。
零落池上,拾花瓣砌字,作词云:“春过半,花命也如春短。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不料“春”字还未摆好,花瓣即被东风吹散。蒋笑之曰,真个是“风狂春不管”,两人相视而笑。(或许,这种默契只有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才会有吧)
蒋闻络纬吟鸣,有感秋色,因击枕读悲秋《九辩》。秋芙久处更衣阁,独自悲怆,久唤方出,却眉间染秋愁,泪水打湿粉妆,愀然曰,“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可使我闻之?”,蒋便适可而止,安慰之。
时常感慨于流光容易把人抛,或许与夫妇二人事佛礼佛有关,尝云,“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之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此真人生如梦,恍惚而已!
秋芙也曾顾镜自怜,“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蒋安慰她,“人生不满百年,何必为他人感伤流泪呢?”可见夫妻二人之相扶相助,悲怆中透着温馨,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夫妇二人久居西湖,蒋家月给数十金,以资盐米。蒋经常聚三五好友于草堂饮酒作诗,因此家中经济并不宽裕(不如说是凄苦二字),经常入不敷出,碰到过酒被喝干而又无钱沽酒的窘境,秋芙便脱玉钏换酒,二人相对怅然。
秋芙才思敏捷,每论文,总能找到新颖的角度进行解读,让蒋大奇。蒋对爱妻的才华也从不吝惜赞语,认为秋芙的才华是某种发自内在的逼人灵气,承认她在辩才上超越了自己,甚至认为她是昙阳仙子后身,倘非深爱之人,何深作如此痴语?
03 往事
初见秋芙,衣葵绿衣,而蒋着银红绣袍,肩随额齐,钗帽相傍,俨然佳儿佳妇。在酒席上,秋芙偷偷抓了一些果脯藏在手帕里,调皮的蒋坦看到后,假装要抢,秋芙不给,蒋解下腰巾“恐吓”她,“以此缚汝,看汝得归去否?”秋芙“惊泣”,大人们哈哈大笑。
因蒋、关世有姻娅,蒋每岁时趋谒,闻屏间笑声,知秋芙。
复见于行市间,闻车雷声中,帘□疾卷,中有丽人。见最后一车疑似妻母,方知卷帘人乃秋芙也。
复晋谒关家,庭遇秋芙,戴貂茸,立蜜梅花下。俄闻银钩一声,无复鸿影。
至于成婚之夜,秋芙绾堕马髻,衣红绡之衣。二人于灯花影中,欢笑弥畅,历言小年嬉戏之事。又因桂帐虫飞,倦不成寐,索性拉着蒋坦联句作诗,说是要考察下丈夫的才气,几番来回,不觉已檐月暧斜,邻钟徐动。
自聘及迎,相去凡十五年,五经邂逅,方剪灯相见。蒋叹之,“忽忽前尘,如梦如醉”,如秋芙尚在,定要问她,能忆一二否?
最值得一提的趣事,当芭蕉题诗往事。维时芭蕉叶大,以荫蔽帘幙,每秋雨滴沥,闻之,心与俱碎。一日,蒋坦作诗于断叶曰:“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日见秋芙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对仗工整,巧思妙言,煞是可爱。
每当秋芙归宁,蒋瞬间化身闺怨夫,碎碎念念叨叨,读之令人捧腹,又歆羡不已,真个神仙眷侣。
一日,秋芙将归,留一停琴伫月小彰给蒋,让其悬之寝室,日以沉水供之,并对蒋说,夜窗孤寂,留以伴君(通俗点讲就是,你要是想我了,就看看照片)。蒋甚是想念妻子,赋诗云,“一觉红蕤梦,朝记记不真。昨宵风露重,忆否忍寒人?”尝自言状,“时秋芙归宁三十五日矣……亦忆夜深有人,尚徘徊风露下否?”(秋芙回娘家三十五天了,想她!)蒋有一日去秋芙娘家拜访,瞥见秋芙梳洗停当,晓妆初成,惊为天人(妻子好美!哈哈哈,炫妻狂魔蒋某上线……)。
蒋曾为秋芙制梅花画衣,香雪满身,望上去好像是绿萼仙子一样翩然于尘世之间。每当暮春的时候,她翠袖凭栏,鬓边的头饰蝴蝶,还栩栩如生地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秋芙好美,简直就是仙女下凡!)
秋芙天生体弱多病,深秋多咳症,蒋曾深夜为其温莲子汤。秋芙平生重情,生病时尤为情丝所缚,她跟蒋说,“余命如悬丝,自分难续,仓猝恐无以与诀,彼来,余可撒手行耳。”事后来思,令人唏嘘,可能蒋笔至此处,亦泪眼婆娑吧。
夫妇二人,都喜欢游历山水,随身携琴。足迹遍及杭州各处,这也让我们有幸得见彼时的烟雨杭州,情到浓时,赋诗一首,和以抚琴,这跟我们印象中的才子佳人形象完美相印,读至此处,仿佛看到一副水墨画,栩栩如生。
04 结语
秋芙走后,蒋的生命仿佛没了养分,失去活力,整日里恍恍惚惚,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书房角落,如同受伤的野兽,舔舐着伤口,独自回忆着那些过往。
读过《浮生六记》,个人不是很喜欢沈复,总觉得她对芸娘的感情有点……所以初读此书,我也是持保留态度,但蒋在书末写道,“花开之日,当并见弥陀,听无生之法。即或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明日为如来潘涅槃日,当持此誓,证明佛前”。鉴于蒋、关二人都是信佛之人,在佛前的誓言必然不会掺假吧。
人生得一知己尚且困难,何况乎那个相知相守一生的她/他。或许我会感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且行且珍惜。大概蒋坦写此文也多少有点炫耀之意吧?不过,也的确,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也或许他绝无此意,嘛,人啊,总是愿意从故事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是吗?这大约便是我心中最美好的爱情模型了吧,你懂我心意,我知你冷暖,恬然诗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