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向读书开发创意之路
听到语文老师在办公室抱怨:“为何学生作文写不出来?就是因为看书太少了。书看得多,不用教也能写出来。”我听后想想,说的也是:本人的美术课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内容空洞,缺乏想象,只会临摹,只画简单容易的,不也是因为看书太少吗?如果一个学生看书看得多,不管是文字书还是图画书,都能在画面上有更丰富的内容、更大胆的尝试——即使技法不通、审美不足、材料不好使。
作为我校青竹读书会的主要负责人,过去一学年里在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教师爱读书、读好书这一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成效。然而无论是为了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还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我都很有必要引领学生爱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开发创意,丰富阅历,提升素养。
从此,我的美术课在形式上有所改变,上课开始的几分钟用被用作读书分享环节,学生们轮流上台分享自己所读过的书,以及读后的思考、收获、感悟等等,甚至还有读后创作的小品;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分享人的形式,对答交流读书体验。从唐纳琳·米勒的《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一书我们得知,要让学生读书不能逼、不能考,只能让学生自己爱上读书。因此我不规定书目或范围,让学生自选所爱。同时分享的形式也不限,鼓励创新。于是,学生们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本,开心的走上了讲台。
学生们的反应各式各样:本来就爱读书的同学当然跃跃欲试;不怎么读书、没有读书习惯的同学,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至于那些依然无动于衷的同学,相信在每节课的潜移默化之下,也会悄悄的拿起书本,打开新的世界。
学生们的反应基本让我满意。不过,如何读书也是个问题。学生们所作的分享,大多数人只能说这本书讲什么,少有能谈及读完后的思考——读书变得积极了,但读后没有思考的话,读书的意义不大,培养想象力和创意更是无从谈起了。于是我又规定了分享必须“少讲故事多谈心”,要讲自己看完书后心里所想,更要创作小品。
低年级的同学还不太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美术课我把他们带到了图书室,引导他们看一些经典绘本,当堂画一幅小品。从图书室的实验来看,绘本是很好的教材,对美术课有极大的帮助:因为不同的绘本具有多样性的艺术风格,有丰富的绘画技巧,还有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对于想象力较差的学生,结合文字阅读,临摹或改编插图,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有些想象力丰富的同学,看着一本全是文字的小说,还能画出有趣的插图。
米勒在《书语者》提到,课堂上的自主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之后的美术课堂我会增加学生阅读和创作的时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非常有效的。
当然的,作为引路人的教师,自己就必须树立多读书的好榜样。教师要想引导孩子走向阅读的道路,首先要找到他的兴趣点所在,然后对症下药,给他推荐相关的书籍,激发他对阅读的兴趣。如果你自己没有读过这些作品,你怎么知道这本书是否适合学生读呢?教师读了很多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作品,才能指导学生阅读时游刃有余,才能为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提供完全不同的推荐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