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在路上之“西安古城墙”

2021-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灿烂jx
钟楼

对于西安古城墙,曾经有过一个非常想当然的错误理解,而且一直持续到前几天真正去登古城墙时,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即低级又尴尬的错误。

一是因为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修建的,加上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就定都在咸阳,虽然不是西安却也在陕西境内。

二是汉高祖刘邦灭秦建汉后,西汉就定都在长安城,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虽说王莽篡汉后,东汉皇帝刘秀将国都确定在了洛阳,但是西安古城毕竟做了大汉王朝200多年的国都。

三是南北朝大分裂过后,隋文帝杨坚建立的大一统王朝隋,也曾定都在西安。后来隋炀帝即位后将都城迁到了洛阳,不过,长安一直都是以隋朝陪都的身份存在。

四是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唐,国都也建在西安,享国280多年。唐朝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举世公认最兴盛与繁华的一个朝代。

所以,基于这些历史常识,很容易就想当然的把西安古城墙的历史追溯到了秦汉,或者至少也应该是隋唐时期的遗存。

其实不然。

当知道西安古城墙是明朝时候修建的,多少是有些诧异的。

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都在南京,朱棣时候又迁都到了北京。为什么明朝要在西安修建气势恢宏又坚固的城墙呢?

原来明朝建西安古城墙是有些历史原因的。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前,曾听从一位隐士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于是开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新的城墙,并且把原来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时期的老城墙墙体加固,运用当时先进的建筑手段,将它们全部包砌进了新的城墙里面。

于是西安明城墙越修越宽,越修越高大,越修越坚固。

明朝一直有“高筑墙”的传统,所以在陕西民间,至今还流传有“汉冢唐塔猪(朱)打圈”的俗语。

后来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将他的二儿子朱樉(读shǎng)封到西安府做秦王,“西安”的正式称谓也从此得名。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曾在古城墙破损处进行过考古研究,发现城墙的设计建造及其复杂,历史跨度可以从现在追溯到隋唐时期。

这说明西安明长城在清朝和近现代都得到过很好和不间断的修缮,所以才能完好的保存至今。

西安明城墙修建之初,只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各有一座城门。

如今,古老的城墙下已经有18座城门可以自由通行了。

夜晚,登上宽阔的明城墙,在城墙马面处向远处眺望,城墙内外高楼林立,灯火通明,把西安城的夜空映照得亮如白昼。

不远处的钟楼、鼓楼,金光闪闪,好像天上的宫阙。

俯瞰脚下的城门,曾经通行过王侯将相的高头大马,也通行过黎民布衣市井百姓,而此刻,正有数不尽的车辆亮着行驶灯,川流不息的从城门中穿梭而过,迅速汇入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

站在古老的城墙上,感受到繁华都市的喧嚣与热闹,同厚重静默的古老城墙之间形成了鲜明对照。

正是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在不断交融碰撞中完美结合,才能呈现出眼前这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图景。

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