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贴标签》
今天和大人聊天,调侃到一个现象:贴标签。
因为她又发出了精辟的言论,所以,我不得不写出下面这些令人讨厌的文字。
尤其是我又要拿学生和家长举例了。
千万不要介意,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所有会这样做(犯错)的家庭改过自新,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具体是这样的:Michael的字写得不怎么美,既不工整,又出格,像关公的胡子一样,毫无修边幅的意思。所以,每次看到他的文字,爸爸都会批评一番。
有一天,我们在读完谢尔的诗《作业机》以后,孩子们创作了自己的完美机器,其中Michael第一个完成,而且出乎意料地贴合原诗——因为我们是模仿的。
我很是表扬他,还要他给爸爸看看,他却很不乐意给。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一直以为孩子大了,害羞。谁愿意都换过牙了还光着屁股让妈妈搓澡呢!
这次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了:
爸爸一拿到诗,第一句是:看你字写的!
PS一下:很多话我已经忘了原话,但不违背大意。我记性太差,有时竟然会忘记自己刚刚说过什么。小学时候,原谅我已不记得是几年级了,放学路上跟一个姐姐吵架了——班主任的掌上明珠,我们一个村的。吵到村口我才想起来要是她爸爸知道了怎么办,或者我先去告状才好!可是,可是,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我竟然忘了我们为什么吵架了。我竟然忘了“从哪来了”!
这,这,这也太可怕了!
后来,我也忘记怎么度过那个漆黑的夜晚了!
回归正题:
PS:爸爸爱读书,写书法(很漂亮的字,我不懂书法,只能这样瞎评论),偶尔也会写文章,喝茶,等等。嗜好和习惯很健康,可以肯定是很正派严谨的人。所以对孩子书写要求高也是很正常的,就像做老师的人都会希望孩子集班上所有孩子的优点于一身,却任何缺点都容不下,一样正常,所以老师的孩子一般都厌学,更不想“子承母业”。
那可以同理:书法家的孩子都写字没有章法!哈哈
事后,我单独给爸爸说:你得多夸,多肯定。先肯定,再批评。
当然不是信口胡夸,是有理有据地夸。比如人家诗写得好,字不美,那也要先肯定前者,再改进后者。
这里顺便提一下,我们习惯给孩子讲:你要做到这个,做到那个。然后再次出现同类问题的时候(肯定),还会这样强调,再加上“怎么还没有改正”这样的语言,这是没有用的,要说有用,也是适得其反作用。比如我们要求孩子:上课要专心,做题要认真。但往往你只会收获“更伤心气馁生气”,因为你觉得自己说的这些他都没有听进去没有照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道理谁都会讲,但是别忘了:言传绝不可代替身教,甚至是多余的!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跟动物学习,人家可是真正的育儿高手:你看看动物们,哪个爸爸妈妈说:孩子,你应该走路小心,你要锻炼身体,该吃午饭了啊,别玩了;你要努力抓虫子吃...
而是带着他们去做。狮子带着孩子在草原奔跑捕猎,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妈妈可不背着,更不会给它揉揉。母鸡咯咯咯地带着小鸡去扒土翻石,也不会说,“来,专心,否则被别人抢走了”。它们会自己体会的。然后就学乖了。
所以后来我给爸爸说:练字帖,或者带他一起练书法。亲自教,其实是亲身教。
鉴于我字都写不好,不该瞎给人家建议。
诶,我怎么自己都吃不胖却还在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瘦啊?
今天我和大人调侃这个,得说一下原因——其实是夸孩子和家长:
Michael今天主动问我,自己想了一个故事《橡皮的梦想》,问我好不好(意思应该是我这样做好不好,因为这可不该是一个小小的自己应该挑战的事情呀——在他的心中,这是十分神圣的事情)!!
我说当然好,你先读读我听听。
于是孩子读了图片中的前两段(第二段是后来修改后的,原文是擦掉人们脑子里的不好的记忆)。我一听,内心十分惊喜:
第一,孩子想到了梦想,与其说是橡皮的梦想,不如说是自己的梦想。想到这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跟我们最近阅读课上做的工作密不可分:分享了一系列的关于梦想的绘本,树立远大理想。故事是一部分,重要的是我们给孩子读好书,之前提到过读好书可以重塑一个人的心智,唤起人们心底的豪情壮志!
也要说,这和家长做的好榜样也是分不开的!不过今天主要夸我们自己——对阅读·创作感兴趣的家长,记得找我哈哈!
顺道说,我们暑假课期间,重点读了《小王子》,我心中的NO.1童话。在读这本书之前,家长说孩子并不喜欢读这本,但后来很快就买回来了,两周课程下来,我们才读到第十五章左右,他已经读完了,而且还听完了我录制的,说我读得好美,听得好感动,最后小王子走了…
其实啊,这个专辑本来也是为了自己录的,看了还不够,不时还听听,今天又去听了。
想到结尾,只有伤感...
报告:该专辑可以在喜马拉雅上听到,主播:史莱克英语(想学英语也可以找我们哦)
他还说爸爸也读,但爸爸说,他不给他读,因为他自己要先读!(霸道的儿子)
我们一直会告诉大家:读(好)书,会重塑心智,会激发生活的热情,对生命充满敬畏。这决不是信口雌黄而已。
不过也别认为这个孩子今天的表现是我们的功劳,绝对不是,被夏天的阳光晒到,那可是500秒之前从太阳向地球出发的阳光,那可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哟!
孩子吃得茁壮如牛,也不是吃路边老太太的一碗热乎乎的牛肉面的原因。
所以,当回到家里和大人调侃的时候——关于字迹的那些,大人就有话说了(往往是精辟无以复加的总结):就像柯基爬不上凳子,也跳不下来凳子,走路也慢,那都是因为腿短。你不能说,你咋爬不上凳子,你咋跳不下来,你咋走恁慢咧!
这明明是一个问题嘛,却被说成了三个缺点!甚至还可以更多:你咋不能站起来吻我呢,你咋不把金毛打趴下呢!?开个玩笑
说到这儿,我们应该把标题改改,不是“贴标签”,是“一棒子打死晕,是一口咬定不放松”。还是不改了,因为我还有话要说呢,谁让网络的空间这么大,字少了都不好出来见人。
自从有了孩子,大人关注了好多公众号,读了好多文章,提到某篇意思是的文章,有一对博士夫妻吧(好像是做法律的),比较芬兰派的性格,就是不喜社交,但为了孩子,主动改变自己,见人就打招呼聊天的。这不是我要说的,看后面:
有一次邻居说,这孩子咋这么害羞啊?(贴标签)
家长赶紧说,不是害羞,是他跟您不熟,下次再见就会热烙了。或者说,他刚刚睡醒,还有点迷糊着呢!他可活泼了,这会儿状态不好而已。
总之,既不让别人给孩子贴标签,也更不能让孩子有这样的心理。
大人总结道:我们也不能再说儿子小胖子了,小吃货了,什么的乱七八糟的滑稽的名号。孩子也会这样认为的。
这时我想起来另外一个学生Harry,5岁多了,有一次上课突然很灰心地说:我是傻子!
后来妈妈说,爸爸有时候会说他笨蛋啊傻子啊什么的...
写到这儿,应该用“综上所述”来结束本次的话题了,但我总觉得还有什么被遗忘了,唉,一时实在难以想起,大家的时间又那么宝贵,没有说到的,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我们,后续补上。
综上所述:我们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要放大孩子的任何缺点,但也不要错过他的任何进步和努力!
附言:自嗨一下
今天给大家播放了我们原创的科学启蒙童话,我说这是我写的,有10万字了,Michael激动地问,发表了吗,我要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这实在让我比喝高了还兴奋——可惜我并不好那口!
大人听了,说,这孩子真不错,已经能和成人正常交流了——就是比较独立有主见的意思。
后来我跟他爸爸专门说:要平等交流——就是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他,孩子才会更自信独立——独立是指人格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