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瞻瞻33:希言,自然

2020-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格时间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于人乎。————《道德经 . 第二十三章》

少说与不言,才合乎事物如其所是的样子。所以狂风不会持续吹一个早上,雷雨不会持续下一整天。是谁造成这种现象呢?是天地。连天地的特殊运作都还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自然一词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在老子的思想里,自然并非指的是自然界,而是事物如此的样子,原本的状态,即哲学上关于事物本质的一个核心概念,如其所是。

老子认为万物如其所是的样子,是恒常可贵的,也是事物得以存在长久的根本,即使大如天地也不能超越于外,所以“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刘伯温有诗云:“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有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狂风暴雨不管有多么猛烈,终将归于风平浪静,那一池的草色与蛙鸣,既是其自然如此的样子,又是风雨之后,静待着我们欣赏的风景。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最后都将复归本真如初的样子,正所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若要守住本真如初的样子,还需谨言慎行,因为语言其实是非常有限的,难以描述事物本来的样子,故此老子主张“少语希言,行不言之教”,这样才可以减少人为的干扰,才可以把最大可能的空间留出来,由事物沿着其自然的状态发展。

孩童的教育也是如此,说的越多,越容易有失偏颇,忽视对孩子的倾听,将父母的主观价值卷入进去,而干扰了孩子自然本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本章还提醒父母,孩童所经历的所谓“飘风与骤雨”,其实只是孩童生长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常态。父母还需要保持一份“虚空与静笃”的平常达观心态,陪伴孩童同经风雨,陪伴孩童共鉴彩虹。

魏代王弼在其《老子注》中说: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

涵虚守静,养正返本,细细体会,确实是陪伴孩童生长的路上的教育箴言,您说是吗。

天下父母,与孩同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