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得不希望卷

2023-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书一

同事的孩子上四年级了,但是并不喜欢上学,经常会表示不愿意到学校去。

以前也曾听初中的一个年级主任说,他调查现在的农村初中学生,90%的学生不愿意学习。

有研究证明:小学1-3年级18.9%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小学4-6年级27.9%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到了初中51.5%的学生不喜欢学习,30.4%北大新生厌恶学习。

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不喜欢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究竟是谁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从哪个对世界万物充满无限好奇心的婴儿,成为一个对万物没有一点兴趣的儿童,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学习是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学习也必然要符合人成长的规律。

孩子的学习最开始是由成人来安排的,他们选择的余地不多,成人的安排是否考虑过规律的问题?考虑结果的人最多,却很少有人去关心规律的问题,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等先把学习搞好,再去考虑别的事情。岂不知成长的关键期就如同花期,一旦错过就永远错过了。

很多教育的管理者,报告中理论满满,为孩子一生负责、做有温度的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等等。真正做起来,又会说困难太大,万一成绩下降了怎么办?规律二字早已抛在了脑后。只会拿着诸如对孩子一生负责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那颗功利心。

孩子的学习兴趣跟教师有必然的联系,如果解决不好教的问题,那就不可能解决好学的问题。

老师的教是否符合孩子学习的规律?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去关心,部分老师都只按照教材去教,一教就是一辈子,学生怎么会有兴趣?因材施教成了口号,而哪些稍微去关心一下规律的老师都成了名师。

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需要充分去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情设计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机,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好学生的兴趣。

很多学校不在提升教师能力上下功夫,不在提升课堂效率上做研究,不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做文章,却在时间上下足了功夫,每天只有24个小时,功夫再足又能增加多少时间?

有的学校一味地超前授课,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完全置教育规律与不顾。很多优秀的孩子即使提前预习了,在高速授课时都无法跟上节奏,又如何能做到很好地消化吸收?

脑科学证明:题海战术是效率最低的。而多数睡眠时间充足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牺牲孩子的睡眠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更是阻碍了学生的兴趣发展,用时间换成绩并不是最合算的方法,时间是如此珍贵,却浪费在了对未来影响不大的几分上。

卷永远不应该是常态,卷的永远是伤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