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购瓷器需要了解的那些事。
看上去两个差不多的瓷器,为什么价格相差很大呢?
除去人为蒙骗小白外,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制瓷的成本问题。瓷器的成本到底是如何,我就个人经验跟大家聊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喜欢瓷器的朋友。
先打泥料说起。任何一件瓷器的基础都是泥料。外行朋友不清楚的是泥料之价格千差万别,在瓷都景德镇的泥料市场上,以吨来计价,几百到几万的都有,比如几百块一吨的修利坯刮下的废泥-渣头泥,几万一吨的高白泥。不懂瓷器但有小学文化的人也能算出,同样拉一个茶杯,泥料的不同就会导致无形中差出几十倍的成本,这还没算机压杯与手工拉杯的成本差异。
还有些外人无法计价的泥料,即是出自景德镇本地原矿石、为私人特制自用且不对外销售的高端泥。这些泥都源出景德镇本地,为一些高手们自己调制的多元配方而来。原矿石经过数年陈腐及人工淘洗而成。这些泥料没有经过机器过滤、化学提纯,它们即使被淘洗得再精细,也难免会有杂质出现。但是这种泥料做出来的东西,呈现出的味道是工业化泥料所无有的。换句话说,古代的泥料(包括皇帝老子的官窑)即如此而来。
其次是釉料,不细说,道理同泥料,亦是从几百到上万的料都有,也有私人密不发售的独家原料。大家可以看看后面的图片,这是我今年初在景德镇烧造的“耕而陶制”青花盖碗。放大图片看,釉色如玉,相当养眼。烧这种物件,吹牛是没用的,要得是真功夫。
再次画工。人物最贵,山水、花鸟其次。举个例子,同样的人物图案,高手画一个人物要300元,泛泛的工匠,50元人工费用即可搞定。注意,这还要看人物的大小,细致的人物,越小是越难画的。300元贵吗? 图案韵味不是言语能够完全表达的,靠的是人的艺术素养与功力。你觉得的那一点点的差别,在景德镇土话叫做“差一口气”,就是这一口气的差别,还真就决定了它的价值。如果一件瓷器画有十个人物(如此情况,画工是可以适当打折的),且都栩栩如生,光是画工一项的价格就可想而知了。再举个例子,写一个小小的底款,手写成本都要几十、数百。仿古高手甚至几千一个底款,别以为贵,这样的人还真不好请,为什么?人家太忙!
最后是烧出瓷器的成品率。瓷器烧造是有成品率的,成品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单只瓷器的价格。火中取器,完品极其少见,绝大多数都会有不影响大美的细小瑕疵,这是老天爷定的事,人力对其无可奈何。去故宫陶瓷馆看看历代珍品,那个器没有瑕疵?手工艺世界里只有自然的美,没有无瑕的器,这一点玩瓷器的朋友一定要先搞明白。无瑕的器,只存在于流水线上生产的千篇一律的工业产品身上。
景德镇的瓷器制作工序在《天工开物·卷中·陶埏》就有详细记载:“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一件完整的器物要经过选矿、烧矿、运石、碎石、筛洗、炼泥....拉坯、利坯、修坯、素烧、分水、挂釉、绘画、填染、烧窑等七十二道由不同匠人依照各自分工分别完成的工序方可做成。可见其时分工协作极其精细,这种分工依然实行于当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这么多道工序,环环相扣,都有单个成本,如果一个环节松弛,烧出的东西就不会完美,甚至得报废。这种“短板决定木桶盛水量”的成本损失也不是外行人能想的到的。
综上,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外行人看来,虽然看上去差不多的瓷器,价格却相差数倍的基本原因。真正要玩好瓷、赏好器的朋友,对这些是需要了解的。当你深入进去后,对这些的感受就会更深。
好的瓷器,不用你是否内行,任谁看都漂亮。在这一点上,好瓷就像好茶,无论你懂或不懂,一点都不影响它们给你带来的美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