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
文/陈慧聪
刚刚上大学的妹妹,给我发来微信
妹:“姐,在不”
我:嗯
“有没有时间,聊聊呗”
“好,说吧”
“大学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成长中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的事,慢慢来吧,人总会成长的。”
“感觉自己有很多东西都不会,课程也特别难。有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做,以前高中老师说上了大学就是天堂,那都是骗人的。”
“哈哈,说是这样说,相比之下,的确是比高中好很多,至少不用天天考试。”
“课程又特别难,我也想加社团来锻炼一下自己,但又怕耽误学习时间,我很想学想看的东西很多,但感觉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时间得是挤出来的,慢慢来,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相信你也行,加油吧”
……
隔着屏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妹妹在高中与大学转变过程中的学习焦虑。
妹妹的困惑,同时也代表着很多人学弟学妹的困惑。
毕竟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社会里,社会竞争愈演愈烈,代表着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每个人都害怕落后。
然而会有这样的感觉,不学习,不进步,心里有一种不踏实感,又害怕被超越。可是越想越多时,就会到了真正学习时,又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如何去学?
因而会缺乏整体性规划,这时候会出现随心所欲,迷茫盲目,没有清晰地学习目标,所以会导致盲目跟学,看似很努力,但实际上是一种假努力,只是在虚拟中来满足自己的学习焦虑。
个人认为要用最有效的时间学到更多东西,就要做到在看书、做作业必须保持专注度,不能三心两意。
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不要囫囵吞枣似的,要规定自己每一天要看多少书、听课,做作业,每月读多少书、听多少课……
因而都渴望有诀窍、渴望有捷径。于是,想来一个期望着7天高潮大法来速成,想一下子要几本书的阅读、几小时课程、几篇文字等。
以便这样显示自己很努力,自己的每一天都很充实,让自己都会感动,感动身边的人,甚至有时候也特别有优越感,成为他人心中的学霸式人物。
其实,如果没有真正用心去学,那些只不过是走马观花所读的书,所做的事罢了,未必真正消化转变成属于自己东西。
与此同时,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以及前一段时间社会及力提倡碎片化学习什么的。
但是碎片化与碎片时间学习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学习的都是些碎片化知识,不成体系;后者指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
因而如果你缺乏知识框架的碎片化学习,只会让你觉得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等等,对你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
你会感觉每天都在被新概念、新方法、冲洗脑,被颠覆的东西都没察觉。感觉自己在知识海洋遨游,像学得很多,但却感觉都是零星散碎的,头脑的状态是混混沌沌的,像浆糊一样,会使你陷入一种恐慌状态。
如果不能融合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把所学的东西内化为能力的知识,可以说价值是很低的。所以对于学习急于求成,没有消化,一段时间之后,你也会开始焦虑:“学了这么多,怎么还是没见有所提升呢?”。
如果你是这样学习,即使花再多时间,学再多内容,也不会有效果。总觉得自己,每天都要学习新东西,每天都要能认知升级,这是一种误区,因此要学会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做到有效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掌握到知识框架,然后基于知识框架,去进行系统化学习。
因而要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去练习与实践,去检验学习的效果。以便让你更快成长,走出事倍功半的泥潭,走向通往卓越之路。
因此要学会学以致用,只有用了才知道,或许没用;不用,肯定没用。
谁的青春不迷茫呢?关键是在大学中不能迷失自己,最后愿你在大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走出迷茫的误区,在大学生活中添上一笔华丽的篇章。
(一直到现在才写完整)
谁的青春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