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曹败赤壁之元凶
说到血吸虫,第一想到的是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泽东的作诗的灵感源自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于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诗中,首先提到了华佗。
华佗者,三国名医,以给关羽“刮骨疗毒”闻名于世。
后来,曹操偏头痛,挂他专家门诊,他说要非“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不能“除根”。
曹操生性多疑,怕他“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遂“呼左右拿下狱中,拷问其情”。
华佗受刑不过,“竟死于狱中”。
但在毛泽东看来,华佗即使不死,亦“无奈”。
因为纵然他妙手回春,也对付不了裂体吸虫的慢性寄生。
血吸虫虽则“小虫”,却有大厉害。
血吸虫之厉害可看1961年的上影老片《枯木逢春》(导演郑君里,主演尤嘉、上官云珠)。
血吸虫之厉害可看西晋史家陈寿的《三国志》。
《三国志》有别于《三国演义》。
陈寿的《三国志》是史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小说。
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里都有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最著名一役。
只是受《三国演义》影响,国人所知的赤壁大战,就是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溃败全在于公瑾周瑜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殊不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上的明确记载却是:“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原来,战之“不利”不是根本,“大疫”才是真凶。
如果没有急性血吸虫病作怪,曹氏水军就不会战前大减员,战中不给力;
一代枭雄曹操也不致“丧旗乱辙,仅而获免,收夡远遁”。(《三国志·吴书》卷四十八)
所以,曹操本人复盘,心有不甘:“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按曹操所说,整个赤壁大战的脉络非常清晰:曹军因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精锐陡减,为保实力,曹操自己烧了战船,退兵而去,白白让周瑜捞了个虚名功劳。
南朝宋裴松之更是为《三国志》作注,亦云:“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然则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
这就又给曹操的大败加了一条“天气预报”,谁让曹军处于下风口?
尽管火是谁烧的,无法考证,但血吸虫毁了曹军,看来是言辞凿凿、铁板定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