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对来学校吵架的夫妻
在我看来,这是一年来办公室的空气最躁动的一天。据说,世界上最消耗体力的运动居然是说话,而做老师,一天至少要说四个小时的话。据说,久站对身体伤害非常大,老师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就这样,我拖着万分疲惫的身体踏进办公室,却感受到了一百度沸腾的空气。
一对夫妻已经在办公室开始吵架了,当着孩子班主任的面。他们的孩子,早上才刚刚被我批评过,我只能无奈地卷入这种战争。妈妈指责爸爸常年不回家,夜不归宿,一周最多回来一个晚上,爸爸直接说自己太烦他们母子,无法忍受儿子十几岁了跟妈妈一起睡,两人之间的指责已经有些不堪入目,絮絮叨叨,战火激烈。这已经不是老师的工作范围,我又何必去吸收他们之间的家庭情感垃圾,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那个班主任却向我投来求助的眼神,我只好留下帮忙。
孩子只是父母关系的无辜承受者一个孩子的问题往往就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的绝大多数行为要么是复制父母的模式,要么就是对父母处事方式的对应(反面),要帮这个孩子,只有先改变他的父母。让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许只需要设置一个情景,但让一个成年人改变,就如同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对待别人说自己的问题,他们大多选择捍卫或抵触。这是学校做父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同样一位心理咨询师,在接受付费咨询时会最大程度的得到来访者的配合,来访者也是在意识到自身问题后开始咨询的,咨询师更能从内在干预来访者的行为模式。而在学校开展家长工作时,家长们由于没有经济付出的前提,对老师提供的帮助不够重视,甚至抱着一种教育就应该是老师的责任的心态,要得到效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坐下来开始倾听这位妈妈的絮絮叨叨,大多的都是在指责孩子的问题,我慢慢引导他们孩子的问题其实正是我们成年人的问题,就像孩子会模仿老师的行为一般。可是妈妈却把矛头指向了爸爸,爸爸再次把矛头指向了妈妈,气氛再次变得紧张。在老师的位置和咨询师的不同之处在于,咨询师只有在咨询室与来访者接触,在私密空间中提升信任度,但是老师却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停地与家长产生各种联系,有很多需要家长做的事情,因此,过多拥有别人的秘密就如同日后正常相处中一种炸药或者芥蒂。
我打断了妈妈的话,站在了爸爸一方,例数了爸爸身上的优点,反过来也例数了妈妈身上的优点,提出了这样的一种观点:爸爸或者妈妈作为一个个体,都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你们的相处模式在孩子的教育上起到了极大的反作用。毕竟作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百个学生,跟每个家庭一对一的机会几乎每学期也就一两次,因此,无法实现长期心理咨询的长久干预,很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我避重就轻地提出了这种观点,在这种“令人容易接受”的小问题掩护下,两位家长的情绪缓和了很多,接受了自己身上的问题。
最后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心理疏导,让两位学生来扮演父母,他们来扮演孩子,角色互换,相互感知。终于实现了皆大欢喜,决定要好好教育孩子。
对于这种问题太多的父母,我们往往采取的方法是,直接告诉对方日常的常规事务如何完成,由父母哪一方分工。
这可能就是心理咨询在家教合作的运用。有时,我也会思索如何才能将心理学更好地应用在学生或者家长身上,但我们知道,只是改变孩子没有改变父母,心理咨询很难生效。
想到爸爸指责妈妈和儿子一起睡的情景,我依旧感到阵阵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