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何处》第二十三章 - 草稿
文/平儿
生意如火如荼,员工却一个一个都走了。因为这些员工都是自己的亲戚,他们要回家造房子、收麦子,这是小梦和少良面对的第一个管理的问题。如果店里的员工都是亲戚,最开始的优势是放心,而之后后却是各种糟心,有时候可能还会一不小心让原本亲密的关系产生了裂痕。
因而大多数创业者对这种状况都保有着复杂的心里。
每一个初始创业的人,起初找亲戚帮忙都是源于知根知底的放心,有些人可能还有些节约成本的想法,也有些人是因为抹不开家人的面子。而事实上找亲戚最大的弊端不但不节约成本,还有可能会心生芥蒂,反目成仇。
每个人都是逐利的,如果你给的价不高,别人为什么要给你做呢?反之如果你能给出很高的价为何不去筛选更优秀的人?这仍是一个如何平衡、合作共赢的问题。假如做为老板的你,真的认为老家人的性价比可以低一点那你从出发点就错了,因为一旦对方知道你给他的工资低于市场价,无论当时他自己是多么的心甘情愿,事后他都会对你心生怨念,认为你不够仗义。
而事实上你可能给的市场均价的同时还包食宿,以及相处过程中你付出的各种心思。(如果你是一个在乎面子和口碑的人的话。)你付出的精力可能远远大于你省出的那点钱,可能还会有很多乱七八糟的糟心事。
特别像小梦这种,哥哥嫂子,舅舅舅妈都是双方至亲的关系,而还都是自己主动提出来帮忙的情况更是进退两难。如果不同意,从一开始就会把人给得罪了,如果同意了在相处中稍有不慎,临走的时候人家还是会把人给得罪了。
这好比人们常说那种,有一些朋友找你借钱,从他开口那一刻你就已经把人给得罪了,不借当时就得罪了,借了日后你找他要欠款,你还是把他得罪了。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不是人心不古,而是人物关系变了,本来是平等友好的亲戚关系,一旦变成雇主和雇员或债主和欠债人的关系,怎么可能还和以前一样呢?从平等到对立本就是两个不同框架的评价体系,一个不小心都会导致关系失衡,因为彼此对对方的期待不一样了,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那么想呢?
小梦第一次意识到要想店内稳定,一定不能以亲戚为主,面子这个东西会把人牢牢绊死。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她再也不主动找亲戚过来帮忙,除非亲戚需要她帮忙,那她即使去帮也一定有言在先,不然人家说走就走,说来就来真是太被动了。
好在她和少良都会自己做,无非自己再多忙的两天,不至于影响生意。至于找工人只要工资出得略微比同行高一些,开的条件好一点,招人还是很好招的。
小梦拿来一支黑色水笔和一张A4纸,刷刷两笔一张招工启事就写好了:
招工
本店因需现招收厨师一名,切配一人,勤杂工两名。待遇从优,工资面议。
小梦看了看自己洋洋洒洒的大字,很是满意,现在她也可以面试别人的人了。
照猫画虎,面试她太有经验了,虽然说以前自己都是被面试的,但她总结出来一套自己的面试方法。除了了解主要面试者的主要技能之外,最重要的其实是看眼缘,然后通过对方只言片语,以及聊天中所露出的蛛丝马迹来观察此人的人品以及适应能力。
要求有点基础技能,是为了大家有共识,不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
要适应力强的,是因为这种人都有学习的能力,一个人不怕不会就怕不学。
要人品好,是因为不会惹麻烦。
要投眼缘,是因为彼此就不会过多的挑对方毛病,对一些事情可以做到抓大放小,利于长久合作。
这便是小梦的面试宝典。
店里招来的第一位师傅,就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厨师形象的人,脑袋大、脖子粗,敦实的个头,肚大腰圆。溜圆的眼睛、厚厚嘴唇,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普通话,听起来特别有味。
师傅说自己在老家也是开过店的,据说生意还不错,也赚了不少钱。只是后来因为有人去店里闹事,他性子烈拿起刀和别人对砍就犯事了。所以钱也赔了,店也黄了。
小梦对饭店生意一好就有人过来闹事的情景也深有感触,于是就同意他试用一下。
做了几天之后小梦发现这位师傅确实如他所说,做饭菜的口味也不错。做事有章法、有流程,颇有些过人之处。
师傅爱聊天说话,爱说以前自己经营饭店的经验,小梦也爱听。她觉得这样可以学到很多经验。有了此人的加入,他们店真的有了如虎添翼的感觉。
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招了一个切配、两个阿姨。一个厨师班子总算完善了,生意正式步入轨道,少良的精力也多了起来,师傅负责做现成的菜品,少良负责出新的菜品。
这些摸索的过程中,随着周边市场的成熟,做早餐的店也越来越多,他们的早点的生意便淡了很多,但是此刻他们对早点的生意已经不那么在意了。
直到付出的精力和收入不成正比,早餐也就慢慢不做了。
小梦和少良虽然勤劳、聪明,但是毕竟年轻没经过世面。常言道:开店容易守店难,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凡事都有它的规律,开店做生意过了初创期,关键在一个守字。
可是他俩不懂这些道理,只要生意稍有落差,他们就心生焦虑?
是不是口味不好了?服务不好了?还是品种跟不上了?这样即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他们有忧患意识,坏的是心不定,容易折腾。
所以这期间,他们做过很多补充产品麻辣烫,笼仔饭、汤包、干锅、黄焖鸡等等,因此他们自然也走过很多弯路。
但是无论生意怎么样,有一条规矩是雷打不动的。那就是他俩每天下午要带着孩子出去玩两到三个小时。
当初他们选择换个地方开店也是想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如今这个地方虽不想以前的那个地方一样混乱,但是孩子是需要陪伴的,他们可不想为了生意把孩子给耽误了。
于是每天下午一点半,员工下班他俩也下班,绝不像刚开始夫妻店那样,一天十二个小时都守在店里,他们打心里认同孩子是未来的一切。
那段日子估计是他俩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了,还清了所有的外债,生意蒸蒸日上,虽然孩子偶尔的生场小病会让他俩手忙脚乱一阵,但是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累并快乐着。
一天小梦的姐姐打电话过来说,他和姐夫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家种地又赚不到钱,问小梦有没有什么好的出路帮帮她。
小梦从小就是姐姐带大的,在她的心里姐姐也相当于半了妈妈,她一直都想着以后是要报答姐姐的。但是姐姐没有文化,她又不敢让姐姐跨多大的步子。
于是她对姐姐说:“你来我们家跟我学开小吃点吧!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做,赚钱是肯定的,无非赚多赚少的问题。但是小吃是个很苦的行当,本领大的人不愿做,不灵光的人又做不来。前提是你得来看看,这个活你能不能做,喜不喜欢做。还有如果决定做,在经营上你要听我的,我才你保你。”
就这样姐姐过来了,小梦和少良手把手的教了她两个月,从灶台到打合,从采购到发传单,所有的过程都带着她走一遍,直到她可以独立操作为止。然后替她找门面,替她签合同,包括替她装修,完完全全给她打造了一个店面出来。
没用多久姐姐的生意就正常运转了。
后来少良的姨娘也来了,本来说是来投靠少良的哥哥的,可是后来都在少良这边学习了,同样了学习了一段时间,帮他们找店面、进货、装修,也做出了一个小门面。
小梦原先的想法是少良他哥,自己的姐加上少良的姨,他们四家可以用同一个店名,但是营业执造都是自己的,他们依然各做各的生意,各赚各的钱,只是统一品牌更容易做出口碑。说不定探索探索日后能形成气候,大家可以一起搞个加盟连锁机构什么的。
可是当她看到少良的哥和姨每个人都起了自己的店名起,她就知道这一关是行不通的,经营、管理、发展都可以有章可寻,可是唯独人心人性这一块是无迹可寻的,她本来想提出的合作计划,也被掐死在萌芽状态了,她想总有一天等孩子长大了,她要有自己的商业帝国。
她在心里默默期待着。
然而,理想总是那么的丰满,现实却是那么骨感。
当他们手里有一些积蓄想去开分店的时候,孩子马上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小梦便开始四处打听,她心想幼儿园而已在哪不可以上呢?
可是当她去咨询的时候,她才知道那些公立的幼儿园,没有关系连赞助费都交不掉,她把能跑的地方都跑遍了,所有的回复都是一样的三个字-----房产证。
可是她们那点积蓄在城市的房子面前是那么的杯水车薪。
孩子是不能没有学上,眼前幼儿园还可以花点赞助费找一个差不多的学校,可是小学呢?小学又怎么办?
思虑再三,她对少良说:“不,我要买房,我要想尽一切办法去买房。”。
少良说:“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房价,手里没有个三四十万拿什么付首付,我们只有三分之一而已。这可不是开店的时候,你一拍脑袋你去借个三五万就可以起步的。”
小梦沉思了一会说:“少良,家里的钱我也没管过,也没有仔细计算过,只是我有一点不明白,我们店的流水平均一天有一千多,一个月至少有三万多,一年也是三四十万,去除人工,房租,水电和原材料成本,一年怎么也有十五万吧! 为什么我们会余不到钱呢?我们又不是乱花钱的人?以前我们做小店利润也差不多五五开呀。”
少良说:“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么小的一个店,最多的时候请了七个人,营业额也就二千而已,请人做和自己做的浪费程度你有没有算过,我们根本没有五成的利润。再加上孩子的开支,怎么可能会有余钱?少良依靠在门框上对小梦继续吐槽,你是当官的一张嘴,我这干活的跑断腿。买房这个念头你还是打消吧,目前我真没那个本事。”
小梦回道:“又不是说现在就要买,想一想有没有买的可能性吗?如果我们自己做能多赚点那我们就自己做嘛,虽辛苦一点但是品质有保证,说不定生意会更好呢?"
少良说:“你以为我不想自己做吗?我们这种小店成不了气候的,只有夫妻老婆店的模式最赚钱,可是孩子怎么办?”
这一点小梦是知道的,他哥一家从早点到夜霄,一天做四餐,全年无休,姐姐家虽是三餐也是全年无休,姨娘家更是不用说了,十几平米的小店,一家三口做的,也是全年无休。
他们每一个人家店都比自己的小,可是每家都比自己家赚钱,人家都无孩子的羁绊。哪像自己呢?
可是那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她不知道。
她又问自己:如果自己也像他们一样,拼个一年或两年呢?先把首付凑齐呢?她的心又开始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