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前期靠体力,中期靠脑力,后期靠心力
2022-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演讲教练_李朝杰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有点顿悟的感觉。
人在青春年少时,体力充沛,熬夜看书,甚至通宵工作,因此很容易通过体力的优势获得成就。体育运动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还有舞蹈演员,所谓“吃青春饭”说的就是他们。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在二十多岁就达到顶峰,三十岁以后逐渐走下坡路,这时再拼体力就不可能了。职场35岁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就是因为这批开始步入中年的人体力不如年轻人,但是工资却非常高,给组织贡献的价值不一定比年轻人多很多,因此逐渐被组织弃用。迈过职场35岁危机,就要进入拼脑力模式,用智慧和经验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为什么只有少数运动员能转型成功?他们退役后开启了第二曲线,成为优秀的教练、领导、企业家,比如郎平、姚明、刘国梁、李宁等人。因为他们的重点不再是拼体力,而是拼脑力,也就是智力和情商,情商也是一种脑力,就是动脑思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人生再往后,随着中老年的到来,又会出现分化,只有少数人能持续创造、充满活力,比如国人的楷模——袁隆平、钟南山,还有前辈季羡林、杨绛等人,他们活力满满,始终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一直工作和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们充满了强大的心力——那种对生命的热情和坚持,这种心力来自于年轻时期的经历和思考,以及人生的价值观,只有经过岁月的磨练才能造就强大的心力。
我去参观宁夏的镇北堡影城时,对于它的缔造者、也是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充满了敬畏之情,张贤亮年轻时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是挺了过来,改革开放后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华,为自己赢得了赞誉,也为社会贡献了巨大价值。我认为他就是靠一股心力在支撑,走过漫长的人生岁月。
如今我也到了从拼体力到拼脑力转换的年龄,希望自己少一些小聪明,多一些智慧,不求智商的增加,但求为人处世的修炼和豁达。将来进入老年前,练就强大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