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并存的采茶歌
作者:施福山
采茶歌始于唐盛于清,从文人雅士的诗词中脱胎而出,随着茶叶生产的专业化衍生发展,逐渐成为茶园采茶时茶农对唱的歌谣,一直延续至今。
据史载茶叶秦以前是作为药用的,秦以后发展为饮用。西汉开始出现茶叶贸易的萌芽,其时茶叶生产也由单个野外採摘,发展到茶园种植。南北朝出现茶饼制作,茶叶生产向多样化发展,饮茶之道深入宗教和文化界。入唐,《茶经》问世,“天下人皆知饮茶矣”,便涌现了大量茶诗, 仅大诗人白居易一人就写过五十多首;号称“皮陆”的品茶高手皮日休和陆龟蒙还专门为茶唱和,写了二十首《茶中杂咏》诗,其中《茶人》二首是专门写茶农採茶的。皮日休的《茶人》诗云:“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庭从颖子遮,果任獳师虏。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陆龟蒙的和诗云:“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到宋代,以《夔州竹枝词》为题,中兴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形象地写活了採茶妇,诗云:“白头老媪簮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採桑已闲当採茶。”;明代“吴中四杰”之一高启作《採茶词》写茶农採茶情景,词云:“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清代诗人张日熙作《採茶歌》:“江南愁思盈芳草,采茶歌里春光老。春自催归茶自香,筠篮无那红尘道。生小儿家龙井山,峰前峰后好烟鬟。清明寒食丝丝雨,素腕玲珑只自攀。东家採早新月白,西家採迟霉雨碧。迟早年来活计谙,嫩芽收向筠笼密。布裙红出俭梳妆,茶事将登蚕事忙。玉腕熏炉香茗洌,可怜不是採茶娘。”写採茶姑娘吃不上自己所採制香茶的悲哀。一山之隔的金华老乡、当过徐州知府的张作楠在他的金华新乐府中也专门写了一首《採茶妇》,诗云:“榖雨榖雨日日雨,新茶坼芽细如黍。山南地暖茶味甘,山北地寒茶味苦。侬家茶圃在山南,採得新茶绿满篮。将茶买盐更糴米,回视篮中卻见底。茶芽日长价日低,茶多米少掩面唬。劝汝勿唬,汝不见东邻白发老寡妻,代人採茶暂救饥!”写尽了生活在底层的茶农们各自的艰辛。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是清代颇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60年,曾六次到杭州巡视,其中有四次幸临西湖茶区,并写过二首採茶歌,感慨茶农们的辛勤劳动。第一首写于乾隆十六年(1751),题作《观採茶作歌》,歌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朅览民艰晓。”此歌不仅写了龙井山上茶农翻山越岭採茶,还写了“慢炒细焙”制茶的过程,乃使这位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体会到:茶农们“辛苦工夫殊不少!”乾隆二十二年(1757)他第二次南巡来杭州,这次到了云栖,又作《续观采茶作歌》,歌云:“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关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须回避去采茶,相捋男妇实劳劬。嫩英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我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这首续歌侧重写了“採茶”,写茶农为了生计,不违谷雨时节,携老偕幼全家出动採摘,以便能让所制谷雨前茶买个好价钱,不至于过了时节低价贱卖弄得“敝衣粝食”生计难敷。看来这位乾隆爷还是蛮重民生,真正动了侧隐之心。
以上茶歌或茶诗都是文人雅士即兴或有感之作,甚至于是君王的风雅歌吟,属于“阳春白雪”一类。民间的採茶歌,出在茶园连片、茶叶规模种植的清季,那才是“下里巴人”之歌。我们兰溪的茶乡首推下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文化部门编纂乡镇文化志,就曾在下陈收集到茶歌三首,皆由俚言俗语组成,既便于採茶时相互对唱,又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的愿望和乡村风俗。如短歌《采茶谣》:“采茶娘,提篮篮,山前山后茶正长。谷雨不采立夏黄,姐姐妹妹遵徵行。欢欢笑,口语香,恼煞道旁冶游郞。”朗朗上口,嬉谑之情溢于言表,至今传诵。又有《采茶十唱》,是茶农们採茶时的对歌,歌云:“一杯香茶一枝花,茶盅里面开茶花。茶花开来结茶籽,一定恭喜到你家;二杯香茶二枝花,茶盅里面开兰花。兰花开来结兰籽,二榜进士到你家;三杯香茶三枝花,茶盅里面开桃花。桃花开来结桃子,三元及第到你家;四杯香茶四枝花,茶盅里面开蔷花。蔷花开来结蔷子,四季发财到你家;五杯香茶五枝花,茶盅里面开榴花。榴花开来结榴子,五金魁首到你家;六杯香茶六枝花,茶盅里面开荷花。荷花开来结莲子,六国宰相到你家;七杯香茶七枝花,茶盅里面开菱花。菱花开来结菱角,七宝团圆到你家;八杯香茶八枝花,茶盅里面开桂花。桂花开来结贵子,八洞神仙到你家;九杯香茶九枝花,茶盅里面开菊花。菊花开来结菊子,九门提督到你家;十杯香茶十枝花,茶盅里面开百花。百花开来结百子,荣华富贵到你家。”这首採茶歌应该是清季民初的作品,并且经过乡间土秀才加工和茶农的传唱,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仍流行在下陈各村。唱词很俗,大多都是升官发财的梦想。但在底层茶农当时所受教育和所处环境下,也只能发出这样的声音。同类内容的採茶歌,在金华本市武义和福建武夷山茶区也有流传。另外,下陈在清代就有不少婺剧坐唱班和太子班,各自然村的祠堂里都有戏台。逢时过节演唱一些诸如“姜子牙遇文王”、“岳飞精忠报国”、“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祝英台”、“玉堂春”等戏剧,採茶歌也深受其影响。另一组《十姐採茶歌》就充拆了此类歌词,全录如下:“一姐採茶笑咪咪,精忠报国是岳飞。岳飞忠臣不怕死,怕死岳飞不为忠;二姐採茶笑傲傲,岳飞枪挑小梁王。宋弟知情犯了罪,两人当世变牛羊;三姐採茶桃花红,牛皋解粮遇商宠。路中遇见英雄弟,身骑马上好威风;四姐採茶立夏跟,姜公年轻真倒运。做起生意不显灵,卖起麦粉店倒闭;五姐採茶是端阳,甘罗十二为宰相。年纪轻轻才十二,封他都督真稀奇;六姐採茶闹洋洋,姜公八十遇文王。姜公得运不算迟,还有四时好运气;七姐採茶天秋凉,穷苦挨饿李三娘。哭哭啼啼孟姜女,长城填夫万喜良;八姐採茶桂花黄,男扮女妆入学堂。山伯访友祝英台,三年读书是同窗;九姐採茶九重阳,抛下彩球遇薛郞。破窑之中受苦情,鸿雁寄信做官长;十姐採茶採得齐,有情有义玉堂春。后来跌鼓王公子,三司会审保姐恩。”平日熟悉的戏剧情节在採茶时脱口而出,唱成了对歌。这二组採茶歌虽然俚俗,但反应了当时底层茶农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追求,是封建社会乡情乡俗的历史缩影。同时也说明至少在清代,下陈一带茶叶生产已形成了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一扫陈俗旧习,採茶歌也焕然一新,唱出了茶农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欢乐心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杭州西湖茶区,产生了一组《採茶舞曲》到处传唱,其歌词如下:“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春天呀,满山新茶吐芬芳。社员呀,个个喜把春色迎。采呀,采呀,快采茶,采茶姑娘学先进,采呀,采呀,快采茶呀,东山西山歌不停,你追我赶争先进哎,你追我赶争呀么争先进。/左采茶来右采茶,两手采茶一齐下,一手先来一手后,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两个茶篓两边挂,两手采茶要分家,摘了一会停一下,头不晕来眼不花,年年丰收龙井茶。”这首採茶歌不仅反映了新时代茶叶生产和茶农的新气象、新风貌,还在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二届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专家会议上,入选为音乐教材。社会进步,採茶歌也随之不断更新,这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在下陈茶乡2021.11.28施福山于黄龙洞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