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

差别化人口政策的恶果

2017-08-13  本文已影响44人  威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真切、朴实,街上的俊男靓女比比皆是。而今,这街上虽装饰得绚丽多彩,拥挤的行人穿着也照以前讲究,可细看,有模有样的人却很少见了。究其根源,无疑是我国以往的人口政策所致。

    解放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人们便开始斗志昂扬地大造起小人,二十年后,人口翻番。当局意识到人口膨胀的危害后,开始实行无远虑的差别人口政策,即农村夫妇可生两个娃,城市夫妇只准生育一胎,意在保存农村劳动力、控制城市人口。

    这种人口政策造成城市里先进的人文环境和优质教育资源条件下,有着优秀的遗传基因人口出生率骤然减少。而农村人口基数本来就大,实际上没有控制住,反而增长迅速。

    又过了二十年,改革开放中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及实行机械化、集约化耕种,使得大批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以廉价的优势替代起城市失业工人。这些人的劳动力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极大程度上左右了城市及社会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的东北二人转艺人成为暴发户,也是有着广泛的农村低俗文化和众多人口构成基础的。

    有人说,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是官方自欺欺人的说法。实际上,农民工进城主观上是为了自身生存或是更好的生活,客观上是以廉价的工钱抢了城市人的饭碗,迫使城市工人大量失业,年轻人找不着工作,又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上为城市人口增加了巨大负担。要说贡献,只是为那些企业家降低用工成本开了新路。

    那么,除了以上弊端外,这些“新市民”们究竟为城市带来了什么呢?大处上说,就是犯罪率增加,细微处,就是随地吐痰、大小便等恶习蔓延,使城市里整体的道德水准断崖式下滑。

    这些农民工虽然廉价,但劳动力素质很差。以扫大街的为例,以前的城市清洁工是压着扫帚扫大街,避免扬起灰尘危害行人,可换了农民工后,为了省力,将扫帚绑上玻璃丝条,可轻易地将灰土扬起随风飘散,扬不起的就直接扫进排水井里,闹得排水井堵塞,下大雨时雨水排不出,路面大量积水。还有,那些廉价农民工铺的步道板歪歪扭扭、坑坑洼洼,没有一丝技术含量,挺不了多长时间就散了。据说,现代城市中的一些不正当行业,如卖淫、传销及诈骗的,基本都来自农村。

    差别化人口政策,原意是控制城市人口,保存农村劳动力,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反向更迭,尤其是再次放开生育指标后,四十多年前的差别化人口政策会越来越显露出巨大的弊端,而且这种弊端正在以几何级数扩散,后果不亚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可用巨额的资金治理,而人口素质的下滑无论多少钱也阻止不了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