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直觉心理学》:一本没用的书。

这本书是今年完成阅读的第29本。
《直觉心理学》
「德」安德里亚·乔兰德
王恺·译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150千字
选择阅读它是之前有一次在西西弗的时候,在架子边溜达,因侧面的名字而被吸引,是的,翻开它玩玩是因为标题,这大概就是新媒体写作手法的标题吸引法吧。
书里讲了很多东西呢,它7弯8绕的让人费解,困惑,即使在这种令人费解和困惑的情况下,仍是花了将近十天的时间把它看完了。
但是这些天里面呢,我都是在地铁的通勤时间阅读,并且总是在频繁的打瞌睡,一开始以为是自己没有休息好,才出现嘞打瞌睡的情况,后来看完后,到豆瓣标记阅读时看到下面一溜儿的低分评价,才发现,打瞌睡不是我的问题,是书的问题。
花了比较长的篇幅讲儿童时期,尤其是讲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依恋这个东西,无论是武志红还是陈海贤老师,都有提到,当然这可能是整个书看似无用又让我觉得它确实跟心理学相关的部分。
如果说一定要说,是直觉还是心理学三个字的没有特别吸引。
我也不想要靠自觉去做一些快乐或者是别的抉择,但是这本书在提醒我,人其实可以分为很多种,根本原因出在婴幼儿时期,的人格养成所造成的人格的偏差。
不同一种人,他有成熟型依恋和非成熟是依恋,就是说我们小时候被爱或者不被爱的区别。
当一个人在小时候充分的感受到了爱这个东西,那么他就是一个成熟一点的心智,这个东西在武志红老师的课程《自我的诞生》里面有详细的提到,关于三岁以前的孩子对于妈妈的依恋,以及跟爸爸之前是最早的三角关系,家庭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并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成因和定型。
很多小孩在没有得到母爱的以后,他一定会跟其他的人产生这种意面的,比如隔代养育也一定能在奶奶或者外婆处有这样的依恋。
这样的人更容易是一名成熟的人,他一定有成熟的关系,这个关系可能是亲密的爱人关系,或者闺蜜,或者跟孩子之间建立的依恋。
但最终要面临的,就是人从出生开始,就在开始学习爱与被爱,当你体会到了爱一切都会不一样。
第一感觉,或许又叫第一印象,或是是潜意识传递了很多内容,潜意识知道的,比我们以为的要多的多。
总之书里大多时候的内容,是在自问自答,而不是为了证明一个论述和概念。
武志红说,是一些没有用的书成就了它,那么我现在就要说《直觉心理学》在现在的我看来就是一本,没有用的书。
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相信是我了解的太少,我将多方面去了解关于直觉和心理学的学说,当我知道的更多,才能从中去分辨那条路才是我想选择和前往的。
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晴
壬寅年戌申月庚子日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