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拍羞辱10年后,她终于把坏人送进监狱:你忍的时候,坏人最多
-01-
那个只会“忍”的女孩,决定复仇。16岁的王晶晶没有想到,同学脱口而出的一句玩笑,会让她被精神暴力整整10年。
有次同学不小心打碎了她的茶杯,同桌开玩笑:“你惨了,这个杯子值300万!”同学以为茶杯真的很贵,就想赔她200块。她拒绝。她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可没想到,有人开始在贴吧上造谣:“王晶晶自称杯子300万,嫌同学赔得少了。她还刁难别人,强行要求赔钱”。霎时,帖子引来无数吃瓜群众,一度被封为“神女”(神奇的女子):她矫正牙齿,被传谣成小学就开始整容,她拒绝男同学的追求,被说成是男朋友太多,她说家里有人开企业,被扭曲成她炫耀自己年收几亿。这些无稽之谈,王晶晶很努力地澄清过。但每一次解释,都会被断章取义,加倍抹黑。有人说她拍AV,援交接客,大规模复制粘贴污蔑、羞辱她的内容。有人卧底接近她,追求她,结果就是为了骗她的内衣照,转手发到贴吧上让大家取笑。有天晚自习下课,一个学姐拦住她,问她是不是王晶晶,她说是。结果学姐左右开弓,连打她十几个耳光。
她本能地抓住学姐的手想反抗,学姐却喊:“神女打人啦,快来看!”王晶晶怕了,只好默默忍着打。“我变成了全校的敌人,谁都可以打我。”在她吃了40颗药试图自杀,患上抑郁症后,妈妈还说,你有吃有穿,有什么抑郁症,装病博关注吧。
10年来,她经历过被扇耳光、诋毁羞辱、精神暴力从来都只会“忍”的她,决定复仇。她把造谣的人亲手送进监狱,勇敢站在镜头前摊开自己的伤疤。然而,仍然有很多人对她冷嘲热讽:欺负过她的同学,网络上的旁观者,事不关己地评论:“小题大做”。”苍蝇不叮无缝的蛋。““10年后才来维权,想蹭热度吧。””一个人骂你也许是别人的问题,这么多人骂你就是你的问题了。“就连她找的律师,也很迷惑:“你自己不去看这些就好了,你有抑郁症去看病就好了。为什么要打官司呢?“忍一忍就好了。我们的文化里有一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不是很熟悉?丈夫出轨,你妈劝你忍;被无良老板剥削,同事劝你忍。反正,每次遇到问题,大家都劝你忍: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点小事为什么要跟人计较?你忍不住就是脆弱、矫情。现实却是,忍,才是摧毁一个人的慢性毒药。
-02-
受害者有罪论让无数人在欺凌面前选择:“忍”为什么要忍?因为,很多时候合理的反抗,都不被看见。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西方人像一捆捆的柴,人与人之间根根分明,东方社会,像石头丢在水面上那样,人与人之间像一圈圈波纹,相互套叠。心理学家Gelfand和Brett提到,在西方文化里,人们把自己认同为独立的个体,并且着重于解决问题本身。
相反,东方文化里,自我是依赖于他人而存在的。社会心理学上称之为”关系自我“。处在一个关系紧密联系的社会中,人们会为了维持和谐与”面子“,调和人际关系,做出更折中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维护个人边界,拒绝“忍受”,说出真实心声,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运气。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尊重别人的边界。当你觉得那些欺凌让你不舒服的时候,你忍住了。当你想寻求帮助的时候,别人让你忍忍,你接受了。当你义正言辞解释的时候,他们只当做是个玩笑。父母可能觉得你是没事找事,学校可能懒得管学生之间的小摩擦,旁观者就算支持你,也不好意思说出口。他们看不见你的痛苦,看不见你的愤怒,久而久之,你也习惯这种结局,开始学会忍受。
一名高三女生,杯里被同学下了春药。同学威胁她:“有本事你报警,我下次下砒霜。”她没有忍气吞声,而是写了微博曝光,告诉了父母和学校,报警处理。但是,她的同学们却觉得:那个女的肯定不会做人,才被下药。没有脑子,说出去自己名声也不好听。闹太大会连累校友,学校,息事宁人不好吗?
于是,很多人遇到问题时,都会陷入一种纠结。算了吧,没必要。好像打不过对方,反抗也没什么用。这点小事,我说出来会不会太没礼貌了?虽然真的很生气很委屈,但我这么直白,他们会不会讨厌我?但是大家都这样过来了,我也忍一忍吧。会不会是我真的错了?他们为什么都在骂我?没有外部支持,敢怒不敢言,最后,我们都活成了一个“老好人”,维持着表面的和谐,内心怨气十足。甚至,受害者有罪论会制造出二次伤害。心理学上,有一个词称之为公正世界假设。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受到伤害的一定是坏人。如果发生了“好人没好报”的事情,人们会采取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告诉自己事出必有因,用“好听的原因”代替“真正的原因”,把不公平对待,归罪到一报还一报上面:我就骂那些受害者,反正他们一定是坏的。你受到不公平对待,肯定是你错了,忍着吧。以此维护“好人不错,错的一定是坏人”的认知。这背后隐藏的逻辑是:只要我不做这种事,不像她一样错,我就永远不会像她那样不幸,我能好好地活在安全,合理的世界里。所以,这些围观者选择简化世界,拒绝听见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的现实,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冷漠。全世界都觉得是你的错,连你自己,最后都怀疑是自己的错,忍气吞声,折中顾大局才是正确的。
-03-
忍让思维毁掉多少“太好惹”的中国人。中国式调解,往往都偏向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为,
“忍”,可能是中国文化里,对各种冲突的万能消解方式。当然,并不是说”息事宁人“不对。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善良和让步,换来的却是得寸进尺。当忍成为了潜规则,人就开始习得性无助。
前段时间,硕士女生买奔驰,没开出门就漏油。4S销售店的人说她是泼妇,掏出手机围住她拍视频,她哭着坐在引擎盖上,还坚持克制地一条条讲道理。后来,她被人肉,
不停有人打电话骂她是演员想炒作。
直到这件事情热度越来越高,炸出了一大串以前有过相似经历的买家。漏油,金融服务费,国6变国5......
之前,他们大多数都因为:投诉无门、被和稀泥、被恐吓殴打......而选择了息事宁人。行业潜规则是这样,别人都这么过来了,你凭什么能维权成功?不可能。在这样习得性无助的心态下,他们想:忍一忍,没准事情就好了呢?
当忍成为了习惯,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会低到尘埃里。硬性996,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规定。
为了养家糊口,职业前途,很多人都劝自己,忍一忍,赚到钱就好了。有几名程序员实在受不了,自发做了一个996ICU的项目来抗议。可是,很多人都觉得他们不感恩,程序员工资很高了,不肯付出的人没有价值。还有人觉得,谁不是这样忍过来的?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
忍让思维,还催生了很多“高情商”说法:不要和垃圾人计较。息事宁人,做人留一线。反正你也改变不了,不如就接受现实。于是,占了便宜的人不但能为所欲为,事后还能沾沾自喜说:这人真傻。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一辆车停在街边,窗子被打碎了,没人管。过了一会儿,车灯被砸碎了,没人管。后来,全部车窗,车门,都被砸坏了,因为所有破坏都无需代价,人们就会把这种破坏当成理所当然。
因为大家都在忍受不公平,所以你也应该忍受。大家都经历过,你承受不起,就是脆弱。这些本来违反《消费者权益法》、《反校园暴力法》、《劳动法》的行为,变成了忍一步海阔天空,表面无事发生。反正每个人都被起绰号,被嘲笑,反正餐厅,酒店都是这样脏乱差的......但我们可能都忘了,这世界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04
停止无声忍让,就是一种反抗
不“习惯性忍受”,不代表你要反过来主动攻击别人。而是明白,保护自己,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首先,在被欺负,被占便宜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个人边界,不要认同受害者有罪论。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直接指出对方的不对,表达自己的愤怒:我不喜欢被起绰号,被占便宜。我很生气、我被冒犯了。其次,寻找任何你能找到的帮助。向父母,向一两个亲密好友,向专业人士,说出你的困境,求助如何反抗不合理要求。如果实在无能为力,你至少也要学会怎样逃跑,不要以暴制暴。
对于破窗效应,凯瑟琳·科尔斯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修补破窗,对不公平现象零容忍。让我们回到故事的起点。遭受精神暴力10年后,王晶晶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很多人不能理解,都过去那么久了,有用吗?她说,有用。告诉全世界,校园欺凌是错的。告诉家长和学校,你们应该惩罚作恶者,保护受伤的孩子。告诉校园欺凌的受害者,要强大,而不是自我放弃。奔驰事件的女主,坚决表示不接受道歉。她完全可以在拿到赔偿后,息事宁人,接受店大欺客的潜规则。但是她说:“我不能教坏别人。”
抗议996,从众人都不看好的“儿戏”,到引发全网讨论,让几千万人都勇敢说出心声。
随着越来越多人敢于打破沉默,大胆说出“我觉得这不公平”,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我希望,我们都有能力,对不公平的事情零容忍。它包括:在被校园霸凌,群体冷暴力时,在被辅导员、导师随意使唤压榨时,在被职场霸凌,领导潜规则时,在遇到性侵,性骚扰,家暴,情感欺骗时,甚至是被996,消费者权益受损时,无论是自己,或是身边人遇到不公平时,都不做沉默的大多数,不让遵守规则的人变成一个傻瓜。
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