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是非常有影响的!
曾经有科学家跟踪过这样的两个孩子,他们两个都是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孩子,但是因为做过手术而得以重新听到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两个孩子重新获得了听的权利,可是这两个孩子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个孩子在他能够听到这个世界以后,就开始不断地和家长对话,家长也不愿其烦地给他解释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的事情。通过语言对话,让孩子了解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与之相反的另外一个家长。表现出来的样子却令人唏嘘不已。当孩子能够听到声音的时候,他并没有和孩子有过多的交流,也不愿意和孩子讨论与这个世界相关的一些其他方面。当若干年后,两个孩子长大了。研究人员再一次回访这两个家庭。惊奇的发现其中的第一个孩子和那些正常的孩子并无两样,根本看不到一丁点儿曾经有过听力障碍的痕迹。而另外一个孩子,则继续回到了语言障碍学校。
我们试想,造成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原来两种家庭的环境造就了孩子的思维模式。第一种家庭,孩子能够得到充分的给信任,并且有极大的语言氛围包裹,使得这个孩子能够愿意和家人沟通,并没有产生自卑感。所以他能够像常人一样感受这个与众不同的世界。那么这里的家长做法就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为他们会把大量的信息,通过语言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产生兴趣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另外一个家庭相对来说,却差很多。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在沉默的世界里,虽然极其安静,但是孩子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在他的世界中,并没有出现各种各样神奇的事情。语言世界的匮乏,使得孩子自己思维世界匮乏。
我们也会发现家长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会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沉默的时间,让孩子只顾流连于和电子设备其中。却忽视了与现实世界的沟通。当他需要表达的时候,却往往感觉不到自己到底想说什么,而且找不到相应的是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那么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我需要的是真实的陪伴,而不是在虚假的世界里遨游。前面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丰富的语言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孩子学习差异的根本原因
经过大量且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后,作者萨斯金德医生发现了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贝蒂·哈特与托德·里斯利两位学者的一项长达三年的研究证明:当孩子长到三岁时,来自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量,比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累计多出3200万。此外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相对少地训斥孩子,多使用积极的、肯定的词汇,如“你真棒”;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偏好对孩子使用禁忌词和负面词,如“你错了”“你真差劲”等。
人类大脑掌握思考和学习的区域在孩子三岁前,便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错过对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后在学业上与其他人的差距。
以上的这组数据对比,看似好像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结合儿童早期语言学习的经历分析后可以发现,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有一定影响力,但不是绝对的。
无论出身如何,每个孩子都有着无限的潜力可以被开发,但是这些潜力的开发程度却被早期语言环境中的3000多万词汇量拉开差距。
二、语言对大脑的塑造
需要强调的是,这3000万词汇量的差距并不是指3000万个不同的词汇,而是说话的总量,包括那些重复的话语。另一方面,即使没有科学证明我们也知道,重复且毫无意义的话语,如3000万次“闭嘴”,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益处。在这些词汇量中,语言的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馈”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但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为什么父母的词汇有这么大的能量?
1. 脑回路的构建
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千亿条神经元潜能,能转化成诸多不同的潜力。但是,这些神经元需要关键性的类神经连接,如同无数个独立的电话亭需要连接线一样。
每个人从出生到三岁时,大脑每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然而数量如此庞大的类神经连接如果长期保留,那么大脑将不堪负荷。因此我们的大脑将通过一个叫作“突触削减”的过程,削除不必要的类神经连接,淘汰较弱或不经常使用的部分。
我们的大脑早早地就被所处的环境塑造完成,最好的例证就是语言的学习。婴儿时期的我们是真正的“世界公民”。在神经可塑的鼎盛时期,婴儿的大脑能够区分每一种语言的语音,包括德语的元音变音、汉语拼音、马赛族语的轻微内爆音等各种复杂细微的差别。然而在一岁结束之前,幼儿就已经显露出对母语语音的忠诚性。
孩子早期的语言环境,即父母提供的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先天潜能的发挥。父母语言的神奇作用远不止简单的词汇导入。这是决定特定神经元回路的优势、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经元回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根据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父母的语言会对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自身行为约束和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