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他的三任妻子——谈多情词人东坡居士
那一年,苏轼十九,王弗十六。
新婚之夜,他们彼此乃初见,却油然而生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为今后彼此深爱的故事展开铺垫。
十六岁的王弗,正值豆蔻年华,艳若桃李,肤若凝脂,樱桃小嘴,巧笑倩焉。他们彼此相伴度过一个又一个四季:
春季,欢放风筝,其乐融融;
夏日,乐赏荷花,其情深深;
秋季,喜拾枫叶,其爱浓浓;
冬日,共看梅花,其景美美。
然而他们终是阴阳两隔——忽如一夜风云变,惊起鸳鸯生死隔。
十年后,王弗病重,与世长辞。苏轼从京城(开封)一路护送妻子的灵柩,把她葬在母亲坟墓附近。并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下三万棵青松。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
又过了十年,东坡在宦海中浮沉,再三贬谪,一味方迁;乌台诗案,牢狱之灾。
一个清冷的夜晚,苏东坡又想起王弗,想起她的多情贴心,她的明眸皓齿,她的温婉美丽。
于是有了这首千古流传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的光辉永久闪耀,与那三万棵青松一样,不管多少岁月流尽,都会漾着感动,氤氲每一段情缘,永久照亮后世情人们的心田……
王弗逝世三年后,其堂妹王闰之嫁给苏轼。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王闰之性格温和,知足惜福,给了当时痛失发妻又仕途失意的苏轼些许慰藉。
苏轼曾为她作《蝶恋花》,赞其“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一盏寿觞谁与举。”
然而痛心的是,王闰之竟也先他而去……
于是有了王朝云。王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东坡因而爱幸之,纳为常侍。她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苏轼为怀恋她写下著名的《西江月》。
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更得杨慎《词品》评价:“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该词明为咏梅,实际是怀念朝云,笔墨高洁,意蕴空灵,已不是凡尘笔调。
苏轼和朝云在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体验到爱的温暖。但朝云于惠州逝世后,只有白发苍苍的苏轼独自面对茫茫江海。这位孑然一身的伤心人,只能“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前方的路,山水兼风雪。粗茶淡饭,竹杖芒鞋,一生颠沛流离,历尽世态炎凉。于是这位洒脱豪迈的东坡居士——
昂首抚须,于江边官亭,长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雨中行吟,于谪所黄州,喊道“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把酒问天,于中秋佳节,悲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庙堂江湖,天上人间,这位东坡居士:既有“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更有“诗酒趁年华”的洒脱……
他的不屈与淡泊,回响天地;他的多情与惆怅,传唱世人;他的豪迈与洒脱,垂青史册……
不是苦中作乐,而是面对失意与落寞,也要活得潇洒豪迈。
东坡居士,九百多年后的今天,你的多情诗词里仍能感受到你精彩一生里对妻子早逝的悲哀,而我的悲哀,是想不出华丽的词藻,美丽的诗词为你歌唱……
(本文多为原创,一些史实资料由它处借鉴。您的支持和关注乃我创作之动力,感谢关注,不喜请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