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社

日记一则

2019-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乡里人氏

        那天,细雨濛濛。沿沱江,我步向沈从文先生墓地。路上,有挂着“长沙长岛旅行社”蓝色标牌的一伙男女从对面过来,嬉戏着,欢快着,有的还坐在黄包车上,黄包车在石板路上发出“啌隆啌隆”的响声,似极不和谐。亦有车夫请我坐车,我笑着婉拒,只是一个人静静地走着,在细雨中的沱江边的石板路上。

        到了,这便是听涛山,紧靠沱江,陡峭的,郁郁葱葱的。弯曲着登了不到几步,便见到先生的墓,其实,这里并无墓,只是立了块产于本地的五色不规整石碑,正面集先生字,书其自撰碑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碑背面为其妻妹张慈和女士所撰四言:不折不从,亦美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上山时,见路边有鲜花(菊花)出售,我便购一支,虔诚地献于先生墓碑前,然后瞻仰之,抚摸之,再然后远眺之。

        据山下免费解说小姐介绍该县府所立碑文所知,此听涛山位于距县城中心约1.5公里的沱江边,为先生少时常来游玩之处,1982年先生最后一次回家乡时,亲自选定为自己回归之处。山下路旁有一石,镌刻着先生的话语:战士若不能战死沙场,便要回到故乡。此处,“远则积山万状,争气负高,含露饮景,参差岱雄;近则圭壁连植,環美幽丽,沱水通脉,青滢秀彻,岩则气通,如珠走镜,似仙境也。”

        先生仙逝之后,骨灰由家人带回,自县城沿江而下,骨灰的一半撒于生他养他的沱江水中,一半葬埋于儿时嬉游之处听涛山所立石碑下。墓地简朴无华,毫不张扬,十分平淡,一如其人,正如其妻妹所撰碑文最后每句最后一字的连语:——“从文让人”。

        墓建于1992年4月4日,清明,距先生仙逝四年之后。

              2002年11月11日追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