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需要防范
2018-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16曹江吟
“信息茧房”需要防范
读了很多有关“信息茧房”的论文,不禁对“信息茧房”的概念深有体会。
“信息茧房”光从字面上看很好理解。
在信息爆炸时代,个人根据机器推荐所消费的信息,就像蚕吐出来的丝一样,细细密密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渐渐地,外界就跟自己无关了,人们栖息于跟机器一起合作制造出来的白色柔顺的蚕蛹中。
这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比喻,似乎毫无漏洞。
蚕吐丝将自己包裹起来,终有破茧成蝶的一天,这是一种美好的预示,但是“信息茧房”的前景就没这么妙了,它所指向的似乎只有坐井观天、故步自封、作茧自缚等负面意义。
这一比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暗示,但“信息茧房”是人类在信息爆炸时代固步自封的必然宿命吗?
这一概念其实是一个学术假设,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桑斯坦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在信息传播中人们因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会注意选择想要的或能使自己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正是因为“更懂你”,内容的机器分发方式,在随后几年成了国内许多资讯客户端的选择。这使人们对“信息茧房”的担忧不断增加,甚至担心用户会被自我“兴趣”不断固化,久而久之视野变得越来越窄,甚至出现群体极化的现象。
的确,很多时候我也只会看我关注的内容,我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文学,科技,情感,绘画艺术等,而我不感兴趣的体育,政治,经济,可能我永远不会点开。慢慢地我也会禁锢在“信息茧房”之中。
也许有人会说“信息茧房”不足为患,因为社会分工不同,会越来越细化,越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越来越专业化。
可是我觉得人还是应该更加涉猎自己未知的领悟,不同的社会分工也应该略知其他的领域。必须对“信息茧房”有所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