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词27—《定风波》

2024-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merry沫茶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雨具先前被带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创作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在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这次贬谪是作为犯官被流放,没有官舍可住。他最初在城南的定慧院安身,后受黄州太守徐君䣭照顾,住进了临皋亭。临皋亭临水而建,是一个废弃的驿站,条件简陋。因为经济困难,徐太守把黄州城外一处废弃的营地批给苏轼,让他开荒种植,养家糊口。因这块地在黄州城东的山坡上,苏轼便将自己耕作的这一片土地以“东坡”命名,自已以“东坡居士”为号。

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苏东坡前往沙湖相看自己新买的田地,途中突遇暴雨,同行带有雨具的人都先走了,剩下的或仓皇疾行或四处躲雨,只有苏轼一个人不紧不慢地在雨中边吟诵诗句边漫步,一直走到天色放晴。此番风雨给了他无限灵感,酿就了豪迈的诗情。

放下即是解脱,没有官职在身的苏轼仿佛又回归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自信满满,放空了自己觉得没有什么不可失去的,也便有了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之情。

谁说人生的成功一定是功成名就?面对人生的风雨依然能保持自我本色便是最大的成功。而苏轼不畏风雨的唯一屏障便是他心底的信念,那也是他穿越风雨的“蓑衣”。

路途遇雨不过是平常生活中最寻常的事情,苏轼却能在寻常事物中见出奇景,于简朴中悟出深意。日常形象和深邃的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可以将读者也带到宠辱不惊旷达潇洒的境界。

《定风波》是苏轼词作上的一道分水岭,以前他或许稍有领悟,但是从现在开始他突然大彻大悟,之后他的词作也便充满了超脱世俗的旷达豪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