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尊严不能购买,那一定是砝码不够
“如果给你100万,能牵动你情绪吗?”
“会开心吧,但是不太够花?”
“那,一个亿?”
“你要我给你生猴子都行。”
这是今天跟同事讨论公司有点起色,我分享给她的时候,我们的对话。
当然从给她100万那里就只是假设,我们也不过是个想公司把拖欠我们的钱还回来的小人物罢了。
其实这个问题,我不止一次的设想甚至和人讨论过:
到底给你多少钱,你才愿意出卖自己的尊严。
年轻的时候我是个超级有原则的人,这里不算褒义词,但是也透着年少轻狂的宁折不屈。当然现在30岁也不老,说的是再年轻一点,20岁出头的时候。
兜里没什么钱,但是也没缺过,没负债,不用想房贷,每天有点小钱,还挺够,日子过得也算知足,我这个人一向很容易知足。
所以在一次公司团建的时候,我和一个出纳被分在一个房间,我俩为了避免尴尬,不知怎的竟然聊到包养的问题上。
她特严肃的跟我说:“真瞧不上那些为了俩包就出卖自己的姑娘。”
还没等我赞同,她就语出惊人,“那俩包除了炫耀有什么用?除非在北京能给我一套房子,我才会考虑出卖自己。”
我努力遏制住自己震惊的表情,小心翼翼的开口:“要是对方真给你一套房子,你真愿意?”
“我得奋斗多久才能在北京弄到一套房子?反正包养这事做得隐秘,也没人知道,过两年还能得到一套房子,该嫁人嫁人,那有什么的?”那语气里,全是一副,我在少见多怪的蔑视。
这个问题给我整得一晚上没睡好,反复思考,到底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毕竟在我的价值观里,包养这事就不应该存在,什么该不该出卖的,给多少咱也不卖。
再后来,发现什么“北京一套房”算是高标准了。有的人为了点便利,卖了就卖了,在他们的价值观里,横竖没什么损失,还能得到实惠,何乐而不为?
即使在一些靠这些手段抢活的人,也有自己的道理:“我出卖了你不愿意出卖的东西,得到了这份差事,你自己不愿意付出,凭什么最后说我不劳而获?”
我竟然觉得有几分道理。
一个靠出卖尊严,一个靠出卖脑力,脑力固然重要,但在一些人眼里,这个差事办的差不多就行,我要那么有能力的人还不如要一个能取悦我的人。
这事当然我没亲身经历,只是听朋友义转述。
之前我甚至跟前任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如果给你一千万,你愿不愿意出卖你的肉体?”
我说,“不愿意。”
“一个亿呢?并且没人知道.”
我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下,“也不愿意,即使没人知道,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觉得自由的灵魂比那一个亿更重要。”
他笑一下,“如果你家里有人生病,这笔钱能救命呢?”
我迟疑了。
“很多时候,你觉得你的尊严不能被购买,不过是砝码不够罢了。一旦你有了第一次,你为了认知协调,就会给自己找借口,最后自我认知会告诉你,灵魂自由算什么?现实一点,过得富足不比贫穷的活着重要。所以很多人也不是天生就物质,只不过生活所迫,变成那样罢了。”
他说,“不是我们足够高洁,只不过我们标准定的高,没人会为了那个高标准买单,不然大家有什么不同,五十步笑百步。”
我无法反驳。
今天看着本来就很富裕的同事突然说出这些活,忍不住想,或许那些我们认为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真的存在,只不过那些并不普遍,而且只掌握在极少数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