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角度,放轻松

2018-04-20  本文已影响29人  杰希的四叶草
换一个角度,放轻松

上一周的双休日孩子吵着闹着要穿裙子,可上海正好大幅降温,阴天还刮着大风,因此我坚决不同意。小家伙使出浑身解数,先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我们幼儿园平时不让穿裙子,可是女孩子就是喜欢穿得漂漂亮亮的呀!今天不上学,我就穿着开心开心,臭美臭美,好不好?】我冲她摇摇头,小家伙又换了战术,开始对外公外婆使用起哀兵之计【宝宝每天上学真的很辛苦,就想穿裙子做个小公主嘛!】外公外婆果然中计妥协了,跟她说好不出门,开着热空调在家穿裙子臭美去。见尘埃落定,我默默退到一边。

我是属于在教育问题上有矛盾,一律选择私下沟通的那种。悄悄把老妈拉到厨房说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他们不该太顺着她。老妈说【孩子爱美也不是什么错,我们不同意无非也是怕她冻着,开了空调一切不都解决了嘛!】

晚上睡前跟先生讨论此事,先生觉得爸妈太宠孩子。怕助长她的骄纵任性。我也有些担心,怕过于溺爱让孩子长歪,但换位思考的话,我也能理解爸妈,他们从小带着孩子长大,那个时候面对一个小婴儿,再多无微不至的满足都不为过,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样与她相处的方式。而且许多老一辈的家长很少能把握好爱的尺度,不是给得太多,就是给的太少。我们自己就是这样被对待着长大的,我们的童年,物资匮乏,娱乐选择有限,印象最深的是常常一部电视剧全家一起看。我清楚记得那时看奥特曼的时光老爸就坐在一边一起看,琼瑶阿姨的剧也是大人小孩挤一堆,一集不拉的。那个时候没有专家反对过这些凄凄惨惨,哭哭啼啼的爱情剧儿童不宜,更没有什么教育结论说多看电视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我们就这样长大,大多数人也都心里阳光,积极向上。

换一个角度,放轻松

我们和先生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不过是比爸妈多接受到了一些教育理念。于是我们这些年轻家长对祖辈的过度溺爱、陈旧观念、专制手段,避之不及,甚至全盘否定。但仔细反思,我们现在信奉的教育理念就全都是正确有效的吗?

记得电影《起跑线》中有一个片段,女主米图每次在试图说服自己丈夫使用违背原则的手段送孩子进名校的时候,都提出假设展开想象——如果不这么做会变得多糟糕,而每次假设的最后结局都是以孩子会去吸毒结尾,丈夫听到此处往往都会选择妥协。当时觉得很夸张,感到搞笑。可实际生活中,我们也未尝没有这样做过。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过分焦虑,把小瑕疵幻想成造成灾难性结果起因。我们都全神贯注,盯紧孩子。希望能未卜先知,提前做好所有准备,达到一个必然的好结果。但与父辈们一样,我们往往也拿捏不好这中间的尺度,有时想得太多,做的太少;而有时又做得太多,想得太少!

曾经看《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提到【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是两个不同的过程。社会化是让儿童更加适应自身的文化,使自己的行为与同性别同伴的行为更加相似的过程。而人格发展正相反,它要么保持、要么扩大了个体之间的差异。书中谈到,在儿童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基因和同龄人起作用,而父母不起作用,由此提出的关于儿童和家长的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对正统的社会科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该模式认为儿童是由一组条件反射和一个空白的大脑皮层构成,等待心地善良的父母对他进行编程和设置。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大可能的。像其他的生物一样,孩子是演化的产物,必须在适者生存的过程中努力拼搏,才能得以生存和繁衍下去。】

说实话,这部书虽然颠覆了一些人的教育理念,我却真的是大大松了一口气。我同意,孩子是演化的产物,必须在适者生存的过程中努力拼搏。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那一代人不同的气质也迫使他们担负起不同的使命。从全家共享一台电视,国民共追一部剧,到现在拿着一部手机就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人人都能创建个人品牌。时代不同了,孩子成长的大环境变了,以后要面对的问题也与我们现在遭遇的不同。正如罗胖所形容的:不是岁月静好,而是大河奔流。我们预知不了未来,只能不断奔跑。但对于孩子,我们真的不必焦虑!

卡里·纪伯伦的诗里就有最完美的答案: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是啊,一段好的关系是能够互相滋养、互相成全。我们最好的的选择是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能听懂他们、能支撑他们、能包容他们,以期更长久的陪伴他们。然后,直到那一天,目送他们的背影,向着我们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大步流星,充满自信!

换一个角度,放轻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