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创业文萃故事

“硅谷创业之神”-华人陈五福

2021-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乾行者

在美国硅谷,有位一位华人被称为:“硅谷创业之神”。他的名字叫陈五福,饱含着家人希望他能够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

他从1986年开始,连续创建16家公司,而且全部获得了高收益的成功。

来看看他的创业履历:

1986年,陈五福在波士顿郊外的洛厄尔市创办了自已的第一家公司--通讯设备有限公司(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这家公司在9个月后,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

1990年10月,陈五福创立Cascade Communications,并迅速于199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市值最高达到了100亿美元;该公司1997年被Ascend Communications以26亿美元收购;随后Asend公司又因拥有Cascade的技术而被朗讯公司以100多亿美元收购。

1995年6月,陈五福创办Arris Networks,10个月后的1996年4月,在第一个产品诞生的当晚,该公司以1.5亿美元被Cascade Communications并购;

1996年6月,陈五福从美国东部移师硅谷,创建Ardent Communications,次年8月,该公司被Cisco以2.5亿美元收购,陈五福留任Cisco科技副总裁一年;

1998年底,陈五福又参与Shasta Networks创业,1999年4月,北方通讯(Nortel)以约计3.5亿美元收购Shasta Networks;

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创立公司再高价卖掉的模式并不是陈五福式创业的全部内容,陈五福创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同时创办好几家公司。

在创办喀斯喀特(Cascade)的同时,陈五福就和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三位教授一起创办了山姆卡姆(Samcom),而在思科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又同时创办了数家公司。据统计,陈五福创立或共同创立了超过16家公司。

image-20210513163610920

2000年,他被美国创投杂志《红鲱鱼》评为全球十大创业家。

英雄起于行伍,他的起点,比起很多普通人还要低很多。

陈五福出生在台北市南港的一个贫寒家庭,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他出生那天,恰逢一位多年不见的新友拎了两罐奶粉看望,于是这个新生儿成了家中第一个幸运地喝上牛奶的孩子,由此得名“五福”。

虽然家贫寒,陈五福仍然凭借着一本借来的教材和常人难以相像的努力,考进了台北大学电机系。1972年,陈五福从台大电机系毕业。2年后他来到了美国。

陈五福立志成为科学家,读硕士、博士,做教授。可惜因为当时他的英语表达能力不够,未能通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资格口试。

适逢此时家里第一个孩子降生,陈五福决定先工作一年再回校园,于是在旧金山找了份工作,担任一家公司销售部门的技术支持工程师。

上班第一天,陈五福发现整个部门除了他自己,其它人不必朝九晚五坐办室。

销售人员天天西装革履迎来送往红利丰厚,工程师在后方拼命写程序却只能拿微薄的固定工资。

原来,“离钱越近的职位,越能赚到钱”,陈五福恍然大悟,决定跳出中国留学生以技术为先的老路子,独创一片新天地:自己创业。

转变了想法,“整个看世界的眼光都变了。看见任何事都会想一想,这对我将来开公司有什么用?”陈五福说,“知道自己往什么路走,目标定了,就容易了”

image-20210513163543930

陈五福很清醒,他给自己10年时间积累经验、资本、人脉,这些他原本一无所有的东西。

1977年的陈五福想:“我27岁,如果到37岁能拥有自己的公司也蛮不错。”他开始从容周密地为创业做准备、打基础。先是在哈里斯公司找了份工作,从事操作系统的编写,然后进入了王安电脑公司(王安也是硅谷科技界的华人传奇),专攻数据库的通讯网络。

白天工作,晚上还在大学选修企业管理课程。由此,他为日后在科技界创业打下了第一块基石:电脑和网络的核心技术他了然于胸,对技术发展的脉络方向日益清晰,也大略了解了当一名公司总裁的基本知识。

1981年,陈五福过进入一个小创业公司Bytex,成为这家公司的第四名员工。之所以到一家小公司,目的很清楚,就是把开办一家高科技创业公司的过程从头到尾“预习”一遍。在5年的时间里,从技术研发到公司管理,从组建团队到融资上市,陈五福全部亲历。

终于,在1986年,创业的种子在陈五福的心中孕育成熟,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通讯设备有限公司(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

准备了这么多年,创业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吧。

可陈五福回忆道:“最大的挑战就在第一家!”

那年,他们花3个月写好商业计划书,刚开始就有人出200万美元购买公司一半股份。但陈五福的团队里,清一色是技术工程师,没人会怀疑自己的技术,区区200万美元,太少!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结果9个月之内居然再也没人来投资!好歹等来一位投资者,可他只出100万美元,照样要拿一半股份!高科技领域变化极快,陈五福耗不起,只能忍痛出售。

他至今还记得:当时拿到钱之后,马上大量招人,开工制作,结果做做做,做到产品快出来即将销售时,才发现市场已经被占领了。“

虽然我们的产品是好一点,但人家不会随便更换已经有的设备。产品卖不出去,再投资就有问题,于是压力更大了,毕竟我们有这么多员工……”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大公司,他们信任陈五福的技术,才同意收购。“虽然最后确实赚了钱,可这不是我预期的结果”,陈五福带着遗憾说。但这次创业让他懂得,“开公司不是先看你技术好不好,而是市场在哪里,你卖给谁、怎么卖。”

image-20210513163644238

陈五福式创业就此拉开序幕。

“90年代IT行业遍地黄金,你只要弯下腰随便捡捡就是金子”,陈五福调侃道。

那时,正好是电信业从传统语音业务转向网络数据业务的时候,“通讯业整个大方向变了,以前做的东西都不对”,许多基础的领域都是空白。熟悉陈五福的人会说,他成功不是靠运气。

在美国硅谷,高科技公司“多如牛毛”,成功开一家公司都很难。可陈五福连续创业,屡战屡胜。

在硅谷庞大的跨国公司面前,陈五福干劲十足地说:“小公司动作快,技术上一定领先,大公司靠拼命买公司才跟得上。”

一连串令人目眩的表演,让美国高科技界坐立不安,也让投资界暗下决心,跟定了陈五福。让美国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创造奇迹的华人连英文名字都没有,只有个拼音名字,“Wu Fu Chen”。

1996年创建Ardent 通讯,并以2.5亿美元卖给思科后,《华尔街日报》曾评论说,“这是用最短时间创造最高回报的案例”。随后,陈五福成为思科首位华人副总裁。

2000以后,陈五福同臧大化、王大成等人创立橡子园育成中心,逐步专心从事创业投资领域。

不同于很多“创投”基金,陈五福说自己更多是做“投创”,即在项目初始期便参与投资,这时的风险往往是最高的,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最大。陈五福一方面始终“相对保守”地专注于自己熟悉的高科技领域,以降低风险,同时又信奉“市场优先于技术”。

陈五福极高的创业成功率和回报率正是源自于此。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人生的道理从来都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