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乱时候,穷时候》
这是一部描述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时代巨变的书,它不是写精英编撰的正史,而是把湮没在历史车轮下,那一个个挣扎求生的小人物呈现在我们面前。
书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讲战乱之时的生死;一部分讲和平时节的艰难。
书里讲了这样一件事:
每次打完仗,百时屯的孩子都出去捡弹皮,捡回家攒着,等着换钱、换东西。俺也捡过,捡了四五斤哩。娘不叫俺捡,怕俺有个三长两短。娘说:“咱啥都不要,咱要命,能平平安安活着就行了。”
道北有个姓姜的六哥,他家小五那年十三岁。小五捡了一块大炸弹皮,想卸开,铜和铜一起卖,铁和铁一起卖,能多卖点儿钱。小五坐在院子里,把炸弹皮放到凳子上,他拿着钳子卸螺丝,谁也没当回事。
忽听咣的一声响,很多人往他家跑。到那儿一看,小五的右手没了,血放线似的往外喷。有个人胆大,先掐住小五的手脖子,又有个人找来布条使劲缠,六哥打听好治红伤的大夫,赶紧送去止血,小五的命算是保住了。
有个18岁的青年去卖弹皮,人家告诉他弹皮上有引火帽,还能炸响,不敢收。青年不信,抱起弹皮往地上一摔,结果把自己炸碎,胳膊腿都没影儿了。
在乱世里,人们死得不明不白,也死得好像理所当然。
就像老百姓自嘲说道:
“打仗死人,不打仗了,咋还死人?”
后来,解放了,她也长大了,结婚生子,却遇到了最艰难的日子。
1959年,家人外出逃荒,她和儿子吃了四十天胡萝卜,到最后舌头碰到胡萝卜就像是在吃黄连。
俺看不见自己,看得见儿子,他小脸焦黄。连着两顿啥也没吃,儿子耷拉着头,嘴唇又干又白,他已经连着十多天不抬头,两天不睁眼。
眼看着儿子要饿死,......就看见桌子上有点儿干榆树皮,还有一个枕头里填的是谷瘪子,已经十多年了。俺赶紧把榆树皮剪碎,和谷瘪子一起磨成面,做了六个饼子。
俺咬一口饼子,一嚼满嘴糠,脑油味儿可大了,想吐。儿子他闭着眼大口大口地吃。俺呜呜地哭,干哭也没眼泪。......
叔伯嫂子听见俺哭,一看这娘儿俩一粒粮食也没有,孩子快要饿死了,回家拿来三斤多野菜糠面,这糠面里掺了点儿高粱面和黄豆面,星星点点的。
头一次俺做了五个小饼贴在锅边,一掀锅就闻到粮食的香味儿。......这个叔伯嫂子现在还活着,俺感念她一辈子,要是没有这三斤多糠面,俺娘儿俩饿死在屋里也没谁知道。
为了吃饱饭,全家人去了东北,睡觉时很多人挤在一起睡,平躺着就不敢翻身,因为翻身侧躺一会儿,那点地方就会被别人占去,再想平躺就难了。
今日读书:姜淑梅《乱时候,穷时候》。
这位老人在60岁开始学习识字,75岁开始写作,她从莫言的小说里学会了使用问号,她从写出的文字中复活了已故的亲人,她在记忆里挖掘出苦难,她用惯常的北方口语,描绘出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姜淑梅说: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老人的心里明白,所谓的苦难,其实就像是看书,把这一页翻过去就好了。